首页成语词典舌敝唇枯舌敝唇枯的故事

舌敝唇枯的成语故事


拼音shé bì chún kū

基本解释敝:破;枯:枯干。舌头破烂,嘴唇干焦。形容费尽了唇舌。

出处孙中山《<民报>发刊词》:“近时志士,舌敝唇枯,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舌敝唇枯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舌敝唇枯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口三舌汉·焦延寿《易林》卷十:“一口三舌,相妨无益。”
一将功成万骨枯唐·曹松《已亥岁感事》诗:“泽国江山入战图,生民何计乐樵苏。凭君莫话封侯事,一将功成万骨枯。”
一将成功万骨枯洪楝园《后南柯·甲阵》:“一将成功万骨枯,手提髑髅血模糊。”
一簧两舌汉 焦赣《易林》:“一簧两舌,妄言谄语。”
一聚枯骨《神仙传·老子》:“乃使甲张口向地,其太玄真符,立出于地,丹书文字如新,甲成一聚枯骨矣。”
七嘴八舌《好逑传》第五回:“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,忽被铁公子拦住,便七嘴八舌地乱嚷。”
七舌八嘴丁玲《奔》:“茶馆里又围了许多人,都把他们当做谈话的中心,七舌八嘴,然而没有一句话可以暂时使他们宽心一下。”
三寸不烂之舌元 李寿卿《伍员吹箫》第一折:“老儿放心,凭着我三寸不烂之舌,见了伍员,不怕他不来。”
三寸之舌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毛先生以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。”
世路荣枯唐·刘禹锡《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》诗:“从君勇断抛名后,世路荣枯见几回?”
两面二舌宋 司马光《涑水家仪》:“凡女仆两面二舌、虚饰迭谗者逐之。”
丰干饶舌《宋高僧传》第19卷:“二僧笑道:‘丰干饶舌。’”
乖唇蜜舌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一百回:“素姐那乖唇蜜舌,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,不惟把他可恶,且都说起他的好处。”
乖嘴蜜舌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100回:“素姐那乖嘴蜜舌,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,不惟不把他可恶。”
使嘴使舌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63回:“相于廷专好使嘴使舌的说我,不知几时着了我手,也是这般一顿,方才解我积恨。”
共为唇齿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》:“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三江之阻,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,进可兼并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。”
共相唇齿《魏书·百济传》:“或南通刘氏,或北约蠕蠕,共相唇齿,谋陵王略。”
冢中枯骨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》:“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?冢中枯骨,何足介意!”
功成骨枯语出唐·曹松《己亥岁》诗之一:“凭君莫话封侯事,一将功成万骨枯。”
努唇胀嘴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33回:“连这等一个刚毅不屈的仲由老官,尚且努唇胀嘴,使性旁气。”
千金敝帚宋 苏轼《次韵秦观秀才将入京应举》诗:“千金敝帚那堪换,我亦淹留岂长算。”
南蛮鴂舌
南蛮鴃舌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也南蛮鴃舌之人,非先王之道。”
反唇相稽汉 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妇姑不相说(悦),则反唇而相稽。”
反唇相讥清 俞樾《古书疑义举例 误增不字义》:“于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,皆与古人反唇相讥也。”
口干舌焦清·刘璋《斩鬼传》第四回:“两个人想来想去,总没个好法于。看看想到半夜,饿的龌龊口干舌焦,只的问仔细鬼道:‘老弟,我们饥了。我有带来的一包狗粪,请你如何?’”
口干舌燥三国 魏 曹植《善哉行》:“来日大难,口燥唇干;今日相乐,皆当喜欢。”
口燥唇干南宋 郭茂倩《乐府诗集 相和歌辞十一 善哉行》:“来日大难,口燥唇干。今日相乐,皆当喜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