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赍粮藉寇赍粮藉寇的故事

赍粮藉寇的成语故事


拼音jī liáng jiè kòu

基本解释赍:资助;藉:同“借”;寇:贼寇。借给敌寇兵器,送给盗贼粮食。比喻做有利于敌人、坏人的事。

出处《荀子·大略》:“非其人而教之,赍盗粮,借贼兵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赍粮藉寇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赍粮藉寇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人言藉藉《汉书·江都易王非传》:“国中口语籍籍,慎无复至江都。”
传柄移藉《韩非子·三守》:“恶自治之劳惮,使君辐凑之变,因传柄移藉,使杀生之机,夺予之要在大臣。”陈奇猷集释引高亨曰:“藉,势位也。”
借寇兵,赍盗粮秦·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,却宾客以业诸侯,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,裹足不入秦,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。”
借寇赍盗清·林则徐《答奕将军防御粤省六条》:“其中近年所买夷炮,约居三分之一,尽以借寇赍盗,深湛愤恨。”
借贼兵,赍盗粮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故齐所以大破者,以期伐楚而肥韩,魏也;此所谓借贼兵,赍盗粮者也。”
兵精粮足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今江东兵精粮足,且有长江之险。”
兵马不动,粮草先行《南皮县志 风土志下 歌谣》:“兵马不动,粮草先行。年年防歉,夜夜防贼。”
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林占财《森林中的远征》:“是的,‘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’,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,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!”
千里餽粮,士有饥色
千里馈粮,士有饥色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恳荒》:“千里馈粮,士有饥色,虽有精兵名将,又岂能不饮不食。”
吃粮不管事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3回:“这些忘八羔子,一个都不在家!他们成年家吃粮不管事。”
声名狼藉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蒙恬列传》:“以其君为不明,以是籍于诸侯。”唐 司马贞索隐:“言其恶声狼藉,布于诸国。”
声名藉甚北周·庾信《周天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和墓志铭》:“公禀山岳之灵,擅风云之气,容止矜庄,声名藉甚。”
寅吃卯粮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5回:“我们只吃一分口粮,哪里会有多少钱?就是我们总爷,也是寅吃卯粮,先缺后空。”
寅支卯粮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:“我有差使的时候,己是寅支卯粮的了。”
寇不可玩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晋不可启,寇不可玩。一之谓甚,其可再乎?”
屯粮积草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回:“此去有山,名天荡山,山中乃曹操屯粮积草之地。”
山木自寇《庄子·人世间》:“山木自寇也,膏火自煎也。”
弹尽粮绝宋 魏了翁《故太府寺丞兼知兴元府利州路安抚郭公墓志铭》:“血战三日夜,矢尽援绝,遂死之。”
归师勿掩,穷寇勿追《孙子·军事》:“归师勿遏,师必阙,穷寇勿追。”
归师勿掩,穷寇莫追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5回:“‘归师勿掩,穷寇莫追。’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。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。”
成则为王,败则为寇孙中山《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演讲》:“中国历史上有一习惯,所谓成则为王,败则为寇,但近代文明国家,不是如此。”
成王败寇柳亚子《题<太平天国>战史》诗:“成王败寇漫相呼,直笔何人纵董狐。”
拥兵玩寇《清史稿·策楞等传论》:“策楞辈拥兵玩寇,其病正坐此。”
无寇暴死
杯盘狼藉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滑稽列传》:“日暮酒阑,合尊促坐,男女同席,履舄交错,杯盘狼藉。”
枕曲藉糟《晋书 刘伶传》:“先生于是方捧罂承糟,衔杯漱醪,奋髯箕踞,枕曲藉糟,无思无虑,其乐陶陶。”
枕麹藉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