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积非习贯积非习贯的故事

积非习贯的成语故事


拼音jī fēi xí guàn

基本解释指错误长久沿袭,已成习惯。贯,通“惯”。

出处汉 应劭《〈风俗通〉序》:“至于俗间行语,众所共传,积非习贯,莫能原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积非习贯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积非习贯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仍旧贯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仍旧贯,如之何?何必改作?”
一以贯之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。”
一惊非小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56回:“灯笼灭了,包袱也不见了,这一惊非小。”
一表非俗元·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三折:“他生在无忧愁太平时务,空生得貌堂堂一表非俗。”元·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一折:“天生的一表非俗,匹配得你过。”
一表非凡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适才有东土大唐差来拜佛取经的一个和尚,倒换关文,却一表非凡。”
万贯家私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十卷:“老爹爹纵有万贯家私,自有嫡子嫡孙,干你野种屁事!”
万贯家财元·无名氏《玩江亭》第一折:“牛璘有万贯家财,在赵江梅家作赘。”
不习地土《南史 王融传》:“宋弁曰:‘当是不习地土。’”
不习水土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》:“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,不习水土,必生疾病。”
不到长城非好汉吴茂盛《驻京办》第11章:“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,于我而言,没成为好汉就不到长城。”
东隅已逝,桑榆非晚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北海虽赊,扶摇可接;东隅已逝,桑榆非晚。”
为非作恶清·贪梦道人《彭公案》第七回:“今天倚仗你那些为非作恶之人,前来扰乱我的公事,对也不对?”
为非作歹元 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第二折:“我且拿起来,只一口将他吞于腹中,看道可还有本事为非作歹哩。”
习与体成《孔丛子·执节》:“作之不变,习与体成,则自然矣。”
习与性成《尚书 太甲上》:“兹乃不义,习与性成。”
习为故常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勋戚·沈禄》:“盖承成化以来,滥授冗员,俱以中旨批出,遂习为故常,不以为怪也。”
习久成性《尚书·太甲上》:“兹乃不义,习与性成。”
习以为常《逸周书 常训》:“民生而有习有常,以习为常。”
习以成俗《魏书 高允传》:“虽条旨久颁,而俗不革变。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,为下者习以成俗,教化陵迟,一至于斯。”
习以成性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习以成性,迁善远罪而不自知,行成德立。”
习以成风宋·朱熹《谏诤》:“今聚天下之不敢言是非者在朝廷,又择其不敢言之甚者为台谏,习以成风,如何做得事。”
习俗移人汉·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:“安定山谷之间,昆戎旧壤,子弟贪鄙,岂习俗之移人哉!”
习俗移性春秋 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 杂上》:“晏闻:汩常移质,习俗移性。”
习惯成自然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贾谊传》:“少成若天性,习惯若自然。”
习惯自然清·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第二卷:“随机应变,迎合上意,久而久之,习惯自然,便自能迎刃而解了。”
习惯若自然《孔子家语·七十二弟子解》:“少成则若性也,习惯若自然也。”
习故安常陈炽《〈盛世危言〉序》:“中国乃闭关绝市而不能,习故安常而不可。”
习无不精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:“自幼好武术,习无不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