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慷慨淋漓慷慨淋漓的故事

慷慨淋漓的成语故事


拼音kāng kǎi lín lí

基本解释淋漓:充盛;畅快。形容说话、写文章意气昂扬;言辞畅快。

出处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第六回:“先颁发一篇檄文,说得堂堂正正,慷慨淋漓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慷慨淋漓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慷慨淋漓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世道浇漓鲁迅《随感录·人心很古》:“慷慨激昂的人说:‘世道浇漓,人心不古。’”
人心涣漓《清史稿·锡良传》:“似是而非,财力凋敝,人心涣漓,九年立宪,终恐为波斯之续。”
兴会淋漓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93回:“这父子兴会淋漓,巳牌末脱稿。”
兴致淋漓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0回:“有时有了兴致淋漓的时节,就难免有些‘小德出入’。”
同仇敌慨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五论“文人相轻”——明术》:“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,是未必和‘批评’或‘批判’者同仇敌慨的。”
头破血淋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徐老仆义愤成家》:“常常打得皮开肉绽,头破血淋,也再无一点退悔之念,一名怨恨之言。”
悲歌慷慨宋 谢翱《登西台恸哭记》:“悲歌慷慨,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。”
感慨万千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二卷第30章:“孙玉厚坐在这里,心里忍不住感慨万千。”
感慨万端季羡林《重返哥廷根》:“此情此景,人非木石,能不感慨万端吗?”
感慨杀身宋·朱熹《近思录·政事》:“感慨杀身者易,从容就义者难。”
感慨激昂清·邵长蘅《侯方域魏禧传》:“[魏禧]其为文主识议,凌厉雄健,不屑屑抚拟如世之貎似大家者,遇忠孝节烈事,则益感慨激昂,摹画淋漓。”
感慨系之晋 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及其所之既倦,情随事迁,感慨系之矣!”
慨当以慷汉·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”
慨然允诺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二十七回:“令婆召孟良入与言其事,孟良慨然领诺。”
慨然应允明 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二十七回:“令婆召孟良入与言其事,孟良慨然领诺。”
慨然领诺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35回:“令婆召孟良入与言其事,孟良慨然领诺。”
慷他人之慨明·李贽《焚书·寒灯小话》:“况慷他人之慨,费别姓之财,于人为不情,于己甚无谓乎?”
慷慨仗义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十回:“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,我心里喜欢,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。”
慷慨就义明 朱鼎《玉镜台记 王敦反》:“大丈夫当慷慨赴义,何用悲为!”
慷慨悲歌晋 陶潜《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》:“慷慨独悲歌,钟期信为贤。”
慷慨捐生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埋玉》:“娘娘既慷慨捐生,望万岁爷以社稷为重,勉强割恩罢!”
慷慨激扬《周书·韦孝宽传》:“孝宽慷慨激扬,略无顾意,士卒莫不激励,人有死难之心。”
慷慨激昂唐 柳宗元《柳先生集 卷三十六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》:“今将慷慨激昂,奋攘布衣,纵谈作者之筵,曳裾名卿之门。”
慷慨激烈《元史·小云石海涯传》:“燧见其古文绡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,大奇之。”
慷慨解囊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鲁智深见李忠、周通不是慷慨之人,做事悭吝,只要下山。”
慷慨赴义明·朱鼎《玉镜台记·王敦反》:“大丈夫当慷慨赴义,何用悲为!”
慷慨输将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陛下幸募民相徙以实塞下,使屯戍之事益省,输将之费益寡。”
慷慨陈词宋 陆九渊《荆国文公祠堂记》:“则畴昔从容问学,慷慨陈义,而诸君子之所深与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