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再合余烬再合余烬的故事

再合余烬的成语故事


拼音zài hé yú jìn

基本解释合:汇聚;余烬:烧剩的灰烬,引申为战败后的残余士卒。比喻失败后恢复力量接着干。

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请收合余烬,背城借一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再合余烬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再合余烬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匡九合《旧唐书·郑畋传》:“臣始仕从戎,爰承指顾,禀三令五申之戒,预一匡九合之谋。”
一呼再喏《韩诗外传》卷五:“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,人吏也;当前决意,一呼再喏者,人隶也。”
一岁再赦宋·范祖禹《唐鉴》卷三:“一岁再赦,善人喑哑。”
一拍即合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古人云,君子之交,定而后求;小人之交,一拍即合。”
一而再,再而三清 俞万春《荡寇志》第109回:“那厮必然再用此法,一而再,再而三,我其危矣。”
一览无余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言语》:“江左地促,不如中国,若使阡陌条畅,则一览而尽,故纡余委曲,若不可测。”
一误再误《宋史 魏王廷美传》:“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。普曰:‘太祖已误,陛下岂容再误耶?’”
一迎一合元·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二折:“也是你不合去杀人处,一迎一合。”
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毛泽东《组织起来》:“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,这就是说,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。”
三余读书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肃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从学者云:‘苦渴无日。’遇言:‘当以三余。’或问三余之意,遇言:‘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时之余也。’”
上方不足,下比有余《晋书 王湛传》:“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,下比魏舒有余。”
不合实际毛泽东《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》:“凡是主观主义的,不合实际的,都是错误的。”
不合时宜东汉 班固《汉书 哀帝纪》:“朕过听贺良等言,冀为海内获福,卒亡嘉应。皆违经背古,不合时宜。”
不留余地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第11卷:“此狐眼光如镜,然词锋太利,未免不留余地矣。”
不谋而合晋 干宝《搜神记》第二卷:“二人之言,不谋而合。”
不遗余力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秦不遗馀力矣,必且破赵军。”
东壁余光
东山再起唐 杜甫《暮秋……呈苏涣侍御》:“无数将军西第成,早作丞相东山起。”
严丝合缝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七回:“外省的地平,又多是用木板铺的,上面严丝合缝盖上,轻易看不出来。”
中外合璧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一回:“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,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,中又不中,外又不外,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。”
中西合璧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咱们今天是中西合璧……这边底下是主位;密司忒萨坐在右首,他同来这刘先生坐在左首。”
乌合之众管仲《管子》:“乌合之众,初虽有欢,后必相吐,虽善不亲也。”
乌合之卒《梁书·羊侃传》:“今驱乌合之卒,至王城之下,虏马饮淮,矢集帝室,岂有人臣而至于此?”
九合一匡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王霸》:“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为五恒伯长。”
乾坤再造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06回:“然后联合楚魏,共立韩赵之后,并力破秦,此乾坤再造之时也。”
事不有余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十回:“娘儿俩先哭了个事不有余,大家劝住,他便忙着到祠堂行礼。”
云交雨合唐·李益《古别离》诗:“江回汉转两不见,云交雨合知何年。”
云合响应宋·陈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一书》:“是云合响应之势,而非可安坐而致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