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亡在旦夕亡在旦夕的故事

亡在旦夕的成语故事


拼音wáng zài dàn xī

基本解释旦:早晨;夕:晚上。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。

出处《元史·外夷传一·高丽》:“大军已驻乎心腹,鼎鱼幕燕,亡在旦夕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亡在旦夕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亡在旦夕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夕一朝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三:“所以圣人垂戎谓:臣弑父,非一夕一朝之故,其所由来者渐矣。”
一年之计在于春南朝梁 萧统《纂要》:“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日之计在于晨。”
一旦一夕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臣弑君,子弑父,非一旦一夕之故也,其渐久矣。”
一朝一夕《周易 坤》:“臣弑其君,子弑其父,非一朝一夕之故,其所由来者渐矣。”
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明·顾大典《青衫记·承璀受阃》:“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,大小三军,听吾命令。”
一物不成,两物见在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2回:“和你往日无冤,近日无仇。一物不成,两物见在,没来由杀你做甚么!”
三户亡秦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故楚南公曰:‘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’也。”
三星在天《诗经·唐风·绸缪》:“绸缪束薪,三星在天。”
三星在户《诗经·唐风·绸缪》:“绸缪束楚,三星在户。”
上不在天,下不着地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八回:“只叫他在这上不在天,下不着地的地方,给我结了几间茅屋,我同老母居住。”
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春秋 孔子《论语 泰伯》:“子曰:‘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’”
不在话下元 秦简夫《赵礼让肥》第四折:“以下各随次第加官赐赏,这且不在话下。”
与君一夕话,胜读十年书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九回:“子平听说,肃然起敬道:‘与君一夕话,胜读十年书!真是闻所未闻!’”
丑话说在前头柳建伟《英雄时代》第23章:“丑话说在前头,这件事谁的嘴里缺把门的,说了出去,后果只能自负。”
丧胆亡魂元 秦简夫《赵礼让肥》第二折:“但凡拿住的人呵,见了俺丧胆亡魂,今朝拿住这斯,面不改色。”
乐在其中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”
买卖不成仁义在梁斌《红旗谱》第一卷:“嫌人家来做买卖,买卖不成仁义在,打倒人家干吗?”
事在人为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:“事在人为耳,彼朽骨者何知。”
事在必行宋·苏轼《东坡志林·养生说》:“如孙武令,事在必行,何卜之有?”
事在萧墙语出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吾恐季孙之忧,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。”
亡不待夕
亡不旋跬《新唐书·萧瑀传》:“汉分王子弟,享国四百年。魏晋废之,亡不旋跬。”
亡不旋踵宋·苏辙《<元佑会计录>序》:“晋武帝削平吴蜀,任贤使能,容受直言,有明主之风,然而亡不旋踵。”
亡可奈何
亡命之徒《周书 郭彦传》:“亡命之徒,咸从赋役。”
亡国之器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贵直》:“亡国之器陈于廷,所以为戒。”
亡国之声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此亡国之声,不可遂也。”
亡国之社《谷梁传·哀公四年》:“亡国之社,以为庙屏,戒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