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才的成语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bǎi lǐ cái百里才 | 百里:方圆百里之地;才:才能。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。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庞统传》:“庞士元非百里才也,使处治中,别驾之任。” |
cōng míng cái zhì聪明才智 | 聪明:耳聪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 | 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治家》:“如有聪明才智,识达古今,正当辅佐君子,助其不足” |
xíng duǎn cái qiáo行短才乔 | 乔:高。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。 | 明·张凤翼《红拂记·同调相怜》:“这是负心人行短才乔,转眼处把人嘲诮,更烂翻寸舌,易起波涛。” |
yǐ mǎ cháng cái倚马长才 | 倚:靠着。比喻才思敏捷,文章写得快。 | 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67回:“两人不来多嘴,全凭那斫轮老手徐世昌,及倚马长才王式通,悉心研究……” |
gāo cái zhuó shí高才卓识 | 见“高才远识”。 | 《隋唐演义》第七六回:“[上官昭容]果是高才卓识,即沈宋二人,尚且服其公明,何况臣等。” |
chǔ cái jìn yòng楚才晋用 | 比喻用才不当。 | 邹韬奋《不能两全》引吴晓晨信:“既是天赋他聪敏的资质,要削足就履般来受这特殊环境的支配,楚才晋用,那是不可能的。” |
dà cái cuī pán大才榱槃 | 指有大才干的人。同“大才槃槃”。 | |
cái duō shí guǎ才多识寡 | 才:才识。识:见识。寡:少。天资高,但见识少。 | 三国·魏·刘邵《人物志》:“今子才多识寡,难乎免于今之世矣?” |
yě wú yí cái野无遗才 | 见“野无遗贤”。 | 《魏书·阳尼传》:“举贤良,黜不肖,使野无遗才,朝无素餐。” |
gāo cái jié zú高才捷足 | 才:才能;捷:迅速,快捷。形容人才能出众,行动快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7回:“有力量者十二首都做也可;不能的作一首也可。高才捷足者为尊。” |
yǒu cái wú mìng有才无命 | 有才能但遭遇不好。指不得志。 | 唐 杜甫《寄狄明府博济》诗:“比看书父四十人,有才无命百寮底。” |
luò yáng cái zǐ洛阳才子 | 本指西汉贾谊。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。 | 晋 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终童山东之英妙,贾生洛阳之才子。” |
xué fù cái gāo学富才高 | 学识渊博;才能高强。 | 明 朱之瑜《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》:“不能作文,虽学富五车,忠如比干,孝如伯奇、曾参,亦冥冥没没而已!” |
cái huá gài shì才华盖世 | 盖:覆盖。才能很高;远远超出当代的人。 |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“他做宗人府主事时候,管宗人府的便是明善主人,是个才华盖世的名王。” |
cái gāo xíng hòu才高行厚 | 厚:不可轻薄,端谨。指才能高,品德端谨。 | 汉 王充《论衡 命禄》:“或时才高行厚,命恶,废而不进;知寡德薄,命善,兴而超迈。” |
xiù cái bù chū mén,néng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,能知天下事 | 秀才:指儒生。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,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。 | 清·吴趼人《俏皮话·驴辩》:“然则秀才们,看得两卷书,何以便要说:‘秀才不出门,能知天下事。’” |
xué qiǎn cái shū学浅才疏 | 才能不高,学识不深(多用作自谦的话)。 |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神思》:“若学浅而空迟,才疏而徒速,以斯成器,未之前闻。” |
cái gāo yì guǎng才高意广 | 意:意愿;理想;广:广阔;远大。才学很高;志向远大;却难于成就大事业。 | 明 胡震亨《唐音癸签》:“大抵才高意广,如孔北海(孔融)之徒。” |
liàng cái lù yòng量才录用 | 量:估量;衡量;录用:收录任用。根据不同的才能相应地安排适当的工作。 | 宋 苏轼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凡所擘划利害,不问何人,小则随事酬劳,大则量才录用。” |
bù jī zhī cái不羁之才 | 非凡的、不可拘束的才能。 | 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仆少负不羁之才,长无乡曲之誉。” |
yáng jǐ lù cái扬己露才 | 露:显露;扬:表现。显露自己的才能。也比喻炫耀才能,表现自己。 | 汉 班固《离骚序》:“今若屈原,露才扬己,竞乎危国群小之间,以离谗贼。” |
rèn zhòng cái qīng任重才轻 | 责任重大,才能薄弱。表示力不胜任。常作谦词。 | 三国蜀 诸葛亮《与参军掾属教》:“任重才轻,故多阙漏。” |
dé bó cái shū德薄才疏 | 薄:浅;疏:空虚。品行和才能都很差。常作谦辞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八回:“小弟德疏才薄,怎敢承当此位!若得居末,尚自过分。 |
lù jǐ yáng cái露己扬才 | 见“露才扬己”。 | 宋·苏舜钦《投匦疏》:“若出而求陛下之试,是其人非高蹈者,则皆露己扬才,干时谒进者也。” |
zhēn cái pǐn néng甄才品能 | 甄:甄别。甄别才干,品评能力。 | 《南齐书·郁林王纪》:“东西二省府国,长屯所积,财单禄寡,良以矜怀。选部可甄才品能,推校年月,邦守邑示,随宜量处,以贫为先。” |
hóng cái dà lüè宏才大略 | 杰出的才能和谋略。 | 宋 苏洵《上皇帝书》:“若其宏才大略,不乐于小官而无闻焉者,使两制得以非常举之。” |
bō luàn zhī cái拨乱之才 | 拨:治理。平定乱世、能使天下恢复安定的人才。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3回:“事到骑虎之势,家国所关,非真拨乱之才,一代伟人,总难立脚。” |
fù cái rèn qì负才任气 | 谓依恃才学,任性使气。 | 南朝·梁·元帝《与张缵诗序》:“简宪之为人也,不事王侯,负才任气。” |
yì qún zhī cái逸群之才 | 拥有超过众人的才能。 | 汉·徐幹《中论·虚道》:“故君子常虚其心志,恭其容貌,不以逸群之才,加乎众人之上。” |
xiù cái rén qíng秀才人情 | 旧时秀才多数贫穷,遇有人情往来,无力购买礼物,只得裁纸写信。俗话说:“秀才人情纸半张。”一般表示送的礼过于微薄。 | 清 朱之瑜《答奥村庸礼书》:“外具湖笔、斗方贰种,真乃秀才人情而已。” |
cái jiān wén wǔ才兼文武 | 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卢植传》:“熹平四年,九江蛮反,四府选植才兼文武,拜九江太守,蛮寇宾服。” |
cái shū xué qiǎn才疏学浅 | 才:才能;疏:空虚;浅薄。才能不高;学问不深。 | 元 柯丹邱《荆钗记 合卺》:“欲步蟾宫,奈才疏学浅,未得蜚冲。” |
rén cái bèi chū人才辈出 | 人才: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;辈出:成批地连续出现。有才能的人一批接一批涌来。形容人才一批接一批不断涌现。 | 清 李渔《闲情偶寄 词曲 格局第六》:“犹之诗、赋、古文以及时艺,其中人才辈出,一人胜似一人。” |
gāo cái bó xué高才博学 | 学:学问。才能高超,学问广博。 | 《周书·宣帝纪》:“八日,州举高才博学者为秀才,郡举明经行修者为孝廉,上卅、上郡岁一人,下卅、下郡三岁一人。” |
gāo cái shuò xué高才硕学 | 学:学问。才能高超,学问广博。 | 唐·李纲《谏高祖不伶人为近侍疏》:“方今新定天下,开太平之业,起义功臣,行赏未遍;高才硕学,犹滞草莱。” |
xiù cái rén qíng bàn zhāng zhǐ秀才人情半张纸 | 秀才:指儒生;人情:情面,情谊。秀才多以诗文、书画赠人,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。比喻菲薄的礼物。 | 明·玩花主人《妆楼记·考试》:“自古道:‘秀才人情半张纸’,聊备一杯水酒,和你作别。” |
xióng cái gài shì雄才盖世 | 盖:压倒。杰出的才能压倒一切。比喻才能高超,无与伦比。 | |
tōng cái liàn shí通才练识 | 博学多才,见识练达。 | 唐·崔尚《唐天台山新桐柏观之颂序》:“夫其通才练识,赡学多闻,翰墨之工,文章之美,皆忘其所能也。” |
zì shì qí cái自恃其才 | 侍:依赖;其:他的。自己仗着有才能。形容高傲,自负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12卷:“他也自恃其才,没有一个人看得入眼,所以缙绅之门,绝不去走,文字之交,也没有人。” |
xióng cái dà lüè雄才大略 | 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。才:才能;略:计谋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武帝纪赞》:“如武帝之雄材大略,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,虽《诗》《书》所称何有加焉!” |
cái mò zhī sǒu才墨之薮 | 指文人聚集的地方。 | 清 龚自珍《书金伶》:“噫!江东才墨之薮,楼池船楫之观,灯洒之娱,春晨秋夕之游,美人公子,怜才好色,姚冶跌逿之乐,当我生之初,颇有存焉者矣。” |
ài cái hǎo shì爱才好士 | 好:喜爱。爱护、重视人才。 | 《晋书 殷仲文传》:“刘毅爱才好士,深相礼接,临当之郡。” |
fěi cái guǎ xué菲才寡学 | 菲:微薄;寡:少。才能微小,学识肤浅。 |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33回:“小侄菲才寡学,大人误采虚名。” |
cái duǎn sī sè才短思涩 | 才:才识。短:短浅。涩:迟钝。见识短浅,思路迟钝。指写作能力差。 | 宋·楼钥《攻媿集·雷雨应诏封事》:“适当书诏填委之时,才短思涩,目不暇给。” |
shū zhì yīng cái淑质英才 | 淑:善良;英:非凡。善良的品质,非凡的才能。 | 《后汉书·祢衡传》:“字正平,淑质贞亮,英才卓砾。” |
yī biǎo rén cái一表人才 | 形容人的相貌;仪表都很出色。 | 元 关汉卿《望江亭》第一折:“夫人,放着你这一表人物,怕没有中意的丈夫嫁一个么!” |
cái guǎng fáng shēn才广妨身 | 妨:妨害。自恃才能广博,有时反而害了自己。元·周文质《斗鹌鹑·自悟》套曲:“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,为功名将命亏……常言道才广妨身,官高害已。” | 元·周文质《斗鹌鹑·自悟》套曲:“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,为功名将命亏……常言道才广妨身,官高害已。” |
jì dòu fù cái计斗负才 | 喻才高。相传南朝宋谢灵运曾称:“天下才共一石,曹子建独占八斗,我得一斗,天下共分一斗。”见宋无名氏《释常谈·八斗之才》。 | 相传南朝宋谢灵运曾称:“天下才共一石,曹子建独占八斗,我得一斗,天下共分一斗。”见宋·无名氏《释常谈·八斗之才》。 |
huái cái bào dé怀才抱德 | 抱:胸怀。既有才学,又有德行。 | 元·关汉卿《陈母教子》楔子:“怕有那山间林下,隐迹埋名,怀才抱德。” |
rén cái jǐ jǐ人才济济 | 人才: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。济济:众多的样子。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。济济:众多样子。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2回:“闰臣见人才济济,十分欢悦。” |
quǎn mǔ xià cái畎亩下才 | 畎亩:田地,田间。比喻平庸之才。 | 《旧唐书·杨收传》:“臣畎亩下才,谬当委任。” |
xué shū cái qiǎn学疏才浅 | 同“学浅才疏”。 | 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南浦嘱别》:“你读书思量做状元,我只怕你学疏才浅。” |
dà cái cuī pán大才榱盘 | 同“大才盘盘”。 | |
gāo cái jué xué高才绝学 | ①犹言才学高超。②指才学高超的人。 | 宋·苏轼《续欧阳子〈朋党论〉》:“唐柳宗元、刘禹锡使不陷叔文之党,其高才绝学,亦足以为唐名臣矣。” |
quán cái mò xué诠才末学 |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。多用作自谦之词。 | 清·纳兰性德《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》:“某以诠才末学,年未弱冠,出应科举之试。” |
zhēn cái shí xué真才实学 | 真正的才华和学识。实:真。 | 宋 王十朋《梅溪王忠公文集》第23卷:“知其所得必真才实学。” |
cái dà xīn xì才大心细 | 才:才能。才能很高,思考细密。 | 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10回:“加写‘才大心细,能负责任’两考语。” |
fù cái ào wù负才傲物 | 谓依恃才学,骄傲而看不起旁人。 | 清·许洽《眉叟年谱·康熙五十八年》:“王凤池彦章殂于龙游官署,貌癯猥琐;陈思洛殂于湖广学院署;张自服于徽州馆,皆负才傲物者也。” |
xué yōu cái shàn学优才赡 | 赡:充裕。学问好,又富有才气。 | 《元史·李冶传》:“素闻仁卿学优才赡,潜德不耀,久欲一见,其勿他辞。” |
yī jiè zhī cái一介之才 | 微小的才能。 | 《后汉书·杜诗传》:“臣诗伏自惟忖,本以史吏一介之才,遭陛下创制大业,贤俊在外,空乏之间,超受大恩。”《文选·陆倕〈石阙铭序〉》:“兴建庠序,启设郊丘,一介之才必记,天文之典咸秩。”吕向注:“一介,谓小才也。” |
tōng cái shuò xué通才硕学 | 学识通达渊博的人。 | 郑观应《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十大学书》:“一般自命开通之学生,粗得西学皮毛,辄满口名词,自诩为通才硕学……有不可一世之概。” |
gōng cái gōng wàng公才公望 | 才:才识;望:名望。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。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品藻》:“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;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,兼之者其在卿乎?” |
cái gāo xíng jié才高行洁 | 洁:清白。才能高;品行好。 | 汉 王充《论衡 逢遇》:“贤不贤,才也;遇不遇,时也。才高行洁,不可保以必尊贵;能薄操浊,不可保以必卑贱。” |
dà cái pán pán大才盘盘 | 盘盘:形容大的样子。指有大才干的人。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赏誉下》刘孝标注引《续晋阳秋》:“大才盘盘谢家安。 |
cái dé jiān bèi才德兼备 | 才:才能。德:品德。备:具备。才能和品德都具备。 | 元 无名氏《娶小乔》第一折:“江东有一故友,乃鲁子敬,此人才德兼备。” |
sǎo méi cái zǐ扫眉才子 | 扫眉:妇女画眉毛。旧指有才华的女子。 | 唐 王建《寄蜀中薛涛校书》诗:“扫眉才子知多少,管领春风总不如。” |
yì guǎng cái shū意广才疏 | 意:意愿,志向。志向远大,但才能浅薄。指志大才疏。 | 宋·杨万里《陈公墓志铭》:“臣素不识浚,亦闻其人意广才疏,虽有勤王之节,安蜀之功,然其败事亦不少。” |
zì xué chéng cái自学成才 | 靠自学而成为有用的人才。 | 邓小平《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》:“‘文化大革命’前大专学校毕业的和自学成才达到同等水平的知识分子,总有几百万吧。” |
yán cái shòu zhí沿才授职 | 沿:顺着,按照;授:任命。按照人的才能授以相称的职务。 | |
cái gāo yùn jiǎn才高运蹇 | 蹇:不顺利。才学很高,但命运不好,无法施展才华。含怀才不遇之意。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1卷:“司马貌虽然出言无忌,但此人因才高运蹇,抑郁不平。” |
xián cái jūn zǐ贤才君子 | 指有才有德的人。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思王植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,不问少长,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。” |
qī bù qí cái七步奇才 | 有七步成诗的才能。比喻人有才气,文思敏捷。 | 清·程允升《幼学故事琼林·文事》:“七步奇才,羡天才之敏捷。” |
xiǔ mù zhī cái朽木之才 | 朽木:腐烂的木头。像烂木头的人才。比喻不堪造就或无用的人。 | 元·无名氏《认金梳》第三折:“量你何足道哉,斗筲之器,粪土之墙,朽木之才,精狗儿之人。” |
huì yè cái rén慧业才人 | 见“慧业文人”。 | 刘师培《文说》:“别有慧业才人,创造险语,鬼斧默运,奇句自矜。” |
cái shí guò rén才识过人 | 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。 | 元 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四折:“果然不干我事,是兄弟才识过人。” |
chāo shì zhī cái超世之才 | 有超越世人的才能,宋·苏拭《晁错论》:“古之大事者,不唯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。” | 宋·苏拭《晁错论》:“古之大事者,不唯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。” |
lù lù yōng cái碌碌庸才 | 碌碌:平庸的样子。指才能平庸。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4回:“汝碌碌庸才,非经济之具,不可滥厕冠裳也。” |
cái shū shí qiǎn才疏识浅 | 才:才能;疏:空虚;识:学识;浅:浅薄。才能不高,学问与见识浅薄。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三卷:“晚学生才疏识浅,全仗老太师海涵。” |
gāo cái jí zú高才疾足 | 同“高才捷足”。 | 宋·陈杰《金石客》诗:“高才疾足长叹息,御卿无权挽无力。” |
xiān cái guǐ cái仙才鬼才 | 仙、鬼:比喻非凡。指才华杰出非凡的李白和李贺。 | 宋·阮阅《诗话总龟》:“宋景文评唐人诗云: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。’” |
tōng rén dá cái通人达才 | 通人:学识渊博的人;达才:通达事理的人。知识渊博通达古今的人才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《易》之为术,幽明远矣,非通人达才熟能注意焉!” |
liàng cái ér wéi量才而为 | 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,不要勉强。 | |
kuàng shì yì cái旷世逸才 | 旷世:绝代;空前。逸才:超人的才智。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。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回:“伯喈旷世逸才,若使续成汉史,诚为盛事。” |
qīng cái hào shī轻才好施 | 〖释义〗指人不把钱财放在眼里,乐于慷慨解囊,急公好义。 | 《三国志 吴志 朱据传》:“谦虚接士,轻财好施,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。” |
cái dà qì gāo才大气高 | 气:气质。才能出众,意气高傲。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九卷:“李白虽则才大气高,遇了这等时势,况且内翰高情,不好违阻。” |
cái duǎn qì cū才短气粗 | 才:才识;短:短浅;气:气质。缺少才干,气质粗鲁 | 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3回:“禄山才短气粗,当此大镇,深不能胜任。” |
yán cái shòu zhí沿才受职 | 根据人的才能授以相称的职务。 | 南朝·齐·王融《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》:“必待天爵具修,人纪咸事,然后沿才受职,揆务分司。”。受,一本作“授”。 |
hù cái jiāo wù怙才骄物 | 犹言恃才傲物。 | 《南史·刘祥传论》:“若夫怙才骄物,公旦其犹病诸,而以刘祥居之,斯亡亦为幸焉。” |
cái guò qū sòng才过屈宋 | 屈、宋: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。比喻文才极高。唐·杜甫《醉时歌》“先生有道出羲黄,先生有才过屈宋。”宋·林正大《括酹江月》词:“道出羲黄,才过屈宋,空有名垂古。” | 唐·杜甫《醉时歌》“先生有道出羲黄,先生有才过屈宋。” |
dāng shì cái dù当世才度 | 当世:当代,现世。才:才华。度:气度。当代具有才华气度的人。亦作“当世才具”。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曹肇传》:“肇有当世才度,为散骑常侍、屯骑校尉。” |
duō cái duō yì多才多艺 |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。 | 《尚书 金滕》:“予仁若考,能多材多艺,能事鬼神。” |
shì cái ào wù恃才傲物 | 恃:依靠、凭借;物:人,公众。仗着自己有才能,看不起人。 | 《梁书 萧子显传》:“恃才傲物,宜谥曰骄。” |
jīng cái fēng yì惊才风逸 | 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。 |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辨骚》:“不有屈原,岂见《离骚》!惊才风逸,壮志烟高。” |
cái wàng jiān lóng才望兼隆 | 才:才学;望:声望,名望;隆:高。才能和威望都很高。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5回:“今卿亦须荐一才望兼隆者,代卿为妙。” |
cái wàng gāo yǎ才望高雅 | 形容人富有才学,享有很高的声望,不同流俗。 | 《旧唐书 陆象先传》:“陆景初才望高雅,非常所及。” |
jīn néng fù cái矜能负才 | 矜:自夸。自以为才华横溢,能力超群。 | 《晋书·唐彬传》:“邓艾忌克诡狭,矜能负才,顺从者谓为见事,直言者谓之触迕。” |
cái gāo bā dǒu才高八斗 | 才:文才。形容人文才很高。 | 明 陈汝元《金莲记 偕计》:“不佞姓苏,名轼,字子瞻,眉州眉山人也。学富五车,才高八斗。” |
quán cái xiǎo huì辁才小慧 | 辁:没有辅条的车轮;辁才:小才。指见识少才能低下不堪重任。 | 鲁迅《文化偏至论》:“而辁才小慧之徒,则又号召张皇,重杀之以物质而囿之以多数,个人之性,剥夺无余。” |
cái shū yì guǎng才疏意广 | 疏:粗疏;广:广大。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孔融传》:“融负其高气,志在靖难,而才疏意广,迄无成功。” |
jīn cái shǐ qì矜才使气 | 矜:自夸;自负;使气:意气用事。以才华自负;意气用事;盛气凌人。 | 清 昭槤《啸亭杂录 黄雅林》:“先生学问渊博,矜才使气,医卜艺术之书,无不周览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