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反邪归正反邪归正的故事

反邪归正的成语故事


拼音fǎn xié guī zhèng

基本解释邪:不正当,不正派;归:回到。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,不再做坏事。

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7回:“将军反邪归正,与宋某同灭田虎,回朝报奏朝廷,自当录用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反邪归正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反邪归正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举三反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一反其道
一反常态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16章:“可是而今,他却一反常态,神采飞扬地高谈阔论起来。”
一反既往
一命归西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不留神?好,噗哧一下儿,我不就一命归西了吗!”
一命归阴清·俞万春《荡寇志》第99回:“兰生一铜人横扫过去,打着穆春腰肋,一命归阴。”
一心同归《淮南子 泰族训》:“上唱而民和,上动而下随,四海之内,一心同归。”
一本正经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26章:“我原是故意闹别扭,也知道自己要挨打,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:‘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,没有做错。’”
一板正经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26章:“我原是故意闹别扭,也知道自己要挨打,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:‘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,没有做错。’”
一码归一码
一隅三反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三反四覆清·蒋士铨《空谷香·杀舱》:“阿呀!这厮三反四覆,可恼,可恼。”
上梁不正元·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做的个上梁不正,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。”
上梁不正下梁歪晋 杨泉《物理论》:“上不正,下参差。”
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:“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,或懂得甚少,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。”
不务正业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:“这人不甚读书,终日闲游浪荡,一自父母亡后,分外不务正业。”
不如归去宋 梅尧臣《杜鹃》诗:“蜀帝何年魄,千春化杜鹃;不如归去语,亦自古来传。”
不当不正元 无名氏《渔樵记》第三折:“老汉也分开人丛,不当不正,站在那相公马前。”
不正之风晋 葛洪《抱朴子 辩问》:“移不正之风,易流遁之俗。”
严气正性《后汉书·孔融传论》:“夫严气正性,覆折而已。”
中正九品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至于中正九品,上圣古贤,皆所不为,岂蔽于此事而有所不周哉,将以政化之宜无取于此也。”
中正无私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五辅》:“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,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。”
中正无邪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中正无邪,礼之质也。”
临难如归《魏书·节义传序》:“至于轻生蹈节,临难如归,杀身成仁,死而无悔。”
举一反三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举一隅,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久假不归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久假而不归,恶知其非有也?”
久归道山
义不反顾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夫边郡之士,闻烽举燧燔,皆摄弓而驰,荷兵而走,流汗相属,唯恐居后,触白刃,冒流矢,义不反顾,计不旋踵,人怀怒心,如报私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