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求益反损求益反损的故事

求益反损的成语故事


拼音qiú yì fǎn sǔn

基本解释为了得到好处,反而招来祸害。

出处宋·魏庆之《诗人玉屑·诗趣》:“不唯坏此一句,并下句亦减气味,所谓求益反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求益反损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求益反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举三反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一反其道
一反常态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16章:“可是而今,他却一反常态,神采飞扬地高谈阔论起来。”
一反既往
一无所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6回:“要我给她遮掩个门户;此外一无所求。”
一谦四益东汉 班固《汉书 艺文志》:“一谦而四益,此其所长也。”
一隅三反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今之欲王者,犹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”
七损八伤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四回:“后面伏兵齐起,这索超便有三头六臂,也须七损八伤。”又第一百九回:“降者三万人,除那逃走脱的,其余都是十死九活,七损八伤,颠翻在地,被人马践踏,骨肉如泥的,不计其数。”
七损八益
万事不求人老舍《英国人》:“多数的英国人愿当鲁滨孙,万事不求人。”
三反四覆清·蒋士铨《空谷香·杀舱》:“阿呀!这厮三反四覆,可恼,可恼。”
三求四告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0回:“嫌我不好,谁叫你们瞎了眼,三求四告的,跑了我们家做甚么去了?”
上求下告《朱子语类辑略》第七卷:“不自反躬穷究,只管上求下告,问他讨禅,被他恣意相簿。”
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:“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,或懂得甚少,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。”
不厌求详茅盾《蚀·追求》:“徐子材不厌求详地询问史循自杀的感觉,几次把龙飞的已经到了嘴唇边的话打了回去。”
不得已而求其次曹靖华《叹往昔,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!》:“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。‘鸿沟’上没有‘桥梁’,只好‘绕道东京’了。”
不忮不求《诗经 邶风 雄雉》:“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。”郑玄笺:“我君子之行,不疾害,不求备于一人,其行何用为不善。”
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《中国现在记》第二回:“总而言之,一句话,现在的情形,我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。”
不求甚解晋 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不慕利,好读书,不求甚解,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”
不求闻达三国 蜀 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候。”
举一反三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举一隅,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义不反顾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夫边郡之士,闻烽举燧燔,皆摄弓而驰,荷兵而走,流汗相属,唯恐居后,触白刃,冒流矢,义不反顾,计不旋踵,人怀怒心,如报私讎。”
义无反顾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触白刃,冒流矢,义不反顾,计不旋踵,人怀怒心。”
买菜求益《高士传·严光》:“买菜乎?求益也。”
买静求安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今日天飞大王在此经过,这乡村敛钱备饭,买静求安。”
予取予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七年》:“唯我知女,女专利而不厌,予取予求,不女疵瑕也。”
亏名损实南朝·梁·任昉《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》:“至于亏名损实,为国为身,知其不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