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以古为鉴以古为鉴的故事

以古为鉴的成语故事


拼音yǐ gǔ wéi jiàn

基本解释亦作“以古为镜”。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。

出处《新唐书·魏徵传》:“以铜为鉴,可正衣寇;以古为鉴,可知兴替;以人为鉴,可明得失。”按《旧唐书·魏徵传》“鉴”作“镜”。


暂未找到成语以古为鉴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以古为鉴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之为甚元·侯克中《归兴》诗:“一之为甚其能再,二者何由可得兼。”
一以当十《战国策 齐策一》:“一而当十,十而当百,百而当千。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,楚兵呼声动天,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。”
一以当百清·李渔《比目鱼》第十四回:“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。及至两不相对,真个人强马壮,一以当百。杀得那些山贼,抱头而窜。”
一以贯之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。”
一分为二宋·邵雍《皇极经世绪言》第七卷:“是故一分为二,二分为四。”
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子曰:‘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,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’”
一吐为快谌容《真真假假》:“仿佛全是他积郁在胸中多时的由衷之言,今日终于得以一吐为快。”
一失足成千古恨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89回:“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,此刻悔也来不及了。古人说的:‘一失足成千古恨,再回头是百年身。’”
一心为公
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1回:“你这个泼怪,岂知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,父子无隔宿之仇!”
一言为定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贾琏笑道:‘你我一言为定。只是我信不过二弟,你是萍踪浪迹,倘然去了不来,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。’”
一言为重,百金为轻宋·王安石《商鞅》:“自古驱民在信诚,一言为重百金轻。今人未可非商鞅,商鞅能令政必行。”
一言以蔽唐·刘子玄《论史上萧至忠书》:“凡此不可,其流实多,一言以蔽,三隅自反。”
一言以蔽之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\'思无邪。\'”
万古不变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:“他们一心向往的,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。”
万古不朽老舍《新年醉话》:“画完题‘醉墨’二字,豪放之情乃万古不朽。”
万古不磨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古书与白话》:“便是文章,也未必独有万古不磨的典则。”
万古千秋唐 周朴《望中怀古》:“齐心楼上望浮云,万古千秋空姓名。”
万古常新徐迟《井冈山记》:“你是一座革命的丰碑,屹立于宇宙间,万古常新!”
万古流芳元 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:“老宰辅,你若存的赵氏孤儿,当名垂青史,万古流芳。”
万古留芳元 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:“你若存的赵氏孤儿,将名标青史,万古留芳。”
万古长存宋 晁补之《次韵苏门下寄题雪浪石》:“公归廊庙谁得挽,此石万古当长存。”
万古长春元·无名氏《谢金吾》第四折:“也论功增封食邑,共皇家万古长春。”
万古长青元 无名氏《谢金吾》:“也论功增封食邑,共皇家万古长春。”
三人为众东汉 班固《汉书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》:“三人为众,虽难尽继,宜从尤功。”
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娘道:‘我儿,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,只恐没处走。’”
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《南齐书 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”
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《南齐书 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