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辔收帆的成语故事
拼音fǎn pèi shōu fān
基本解释喻退归。
出处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八回:“自兹二十年后,足下年造不吉,时至,当早图返辔收帆,移忠作孝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返辔收帆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返辔收帆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 | |
一去不复返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刺客列传》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” |
一去不返 | 梁遇春《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(二)》:“看着青春的易逝,才觉得青春的可贵,因此也更想能够在这一去不返的瞬间里得到无穷的快乐。” |
一发而不可收 | 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隋文帝》:“乱败之及,一发而不可收也。” |
一发而不可收拾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2回:“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,及文七爷醉后之言,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,所以又是气,又是醋,并在一处,一发而不可收拾。” |
一帆顺风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一回:“三只大船载了许多人马头领,却投穆太公庄上行,一帆顺风,早到岸边埠头。” |
一帆风顺 | 唐 孟郊《送崔爽之湖南》:“定知一日帆,使得千里风。” |
一揽包收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六:“指台抹凳,担汤担水,一揽包收,多是他上前替力。” |
七返丹 | 东方玉《七步惊龙》第四章:“‘七返丹’功参造化,练气之士,得此一粒,可抵二十年勤修之功,即普通人服之,亦可明目轻身,得享遐龄。” |
七返还丹 | 李涵虚《三车秘旨》:“三车者,三件河车也。第一件运气,即小周天子午运火也;第二件运精,即玉液河车,运水温养也;第三件精气兼运,即大周天运先天金汞,七返还丹,九还大丹也。……人能知三车秘谛,则精气神三品圆全,天地人三仙成就。” |
不可收拾 | 唐 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:“泊与淡相遭,颓堕委靡,溃败不可收拾。” |
不堪收拾 | 孙荪《云赋》:“这时的乌云已经弹尽粮绝,几小时以前乌合起来的兵马,现在是丧魂失魄,溃不成军,大有不堪收拾之状了。” |
中江举帆 | 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:“十舰最著前,中江举帆,余船以次俱进。” |
乐而忘返 | 《晋书 符坚载记上》:“坚尝如邺,狩于西山,旬余,乐而忘返。” |
乘兴而来,败兴而返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9回:“霁云乘兴而来,败兴而返,怏怏的带马出城。” |
云收雨散 | 宋·周邦彦《烛影摇红》词:“当时谁会唱《阳关》。离恨天涯远。争奈云收雨散。凭阑干、东风泪满。” |
俱收并蓄 | 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玉札丹砂,赤箭青芝,牛溲马勃,败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无遗者,医师之良也。” |
兼收博采 | 宋·陆游《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》:“仁宗皇帝照知其弊,公听并观,兼收博采,无南北之异。” |
兼收并容 | 章炳麟《华国月刊发刊词》:“凡七略所录,分科所肄,以及艺术之微,稗官之说,靡不兼收并容。” |
兼收并录 | 清·章学诚《文史通义·答客问》:“传闻异辞,记载别出,不能兼收并录以待作者之抉择,而私作聪明,自定去取,则此次之业难于凭藉者四矣。” |
兼收并畜 | 清·黄宗羲《传是楼藏书记》:“古来藏书者,亦不乏兼收并畜。” |
兼收并蓄 | 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玉札丹砂,赤箭青芝,牛溲马勃,败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无遗者,医师之良也。” |
兼收并采 | 宋·曾巩《谢章学士书》:“兼收并采,不遗偏材一曲之人者,此所以无弃材也。” |
前人种德后人收 | 明·冯惟敏《商调·集贤宾·归田自寿》:“恰才个绕蜗居编菊篱,又报道步蟾宫折桂手,端的是前人种德后人收。” |
占风使帆 | 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八回:“看人眉来眼去,占风使帆。” |
反听收视 | 宋˙范仲淹《蒙以养正赋》:“务实去华,育德之方斯在;反听收视,养恬之义相应。” |
反水不收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》:“虽仲尼为相,孙子为将,犹恐无能为益。反水不收,后悔无及。” |
只轮不返 | 《公羊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,匹马只轮无反者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