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浩若烟海浩若烟海的故事

浩若烟海的成语故事


拼音hào ruò yān hǎi

基本解释浩:广大,众多;烟海:茫茫大海。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。

出处宋·晁补之《北渚亭赋》:“其下陂湖汗漫,葭芦无畔,菱荷荇藻,蘅荃杜茝,众物居之,浩若烟海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浩若烟海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浩若烟海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溜烟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五回:“那些亲友听见,就一溜烟如飞的出去了。”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回:“说罢了这一句,便一溜烟外面去了。”
一脉香烟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六回:“正因为姐姐你在黑风岗能仁寺救了他儿子性命,保了他安家一脉香烟,因此我公婆以德报德,也想续你何家一脉香烟。”
七孔生烟清·张春帆《宦海》第八回:“袁太守竟教训起他来,气得七孔生烟,双眉倒竖。”
七窍生烟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78回:“忽闻此言,吓得三尺神散,七窍生烟。”
不吃烟火食宋·阮阅《诗话总龟前集》卷九引《直方诗话》:“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作长句。后再同东坡来,坡读其诗,叹息云:‘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。’”
不绝若线《公羊传 僖公四年》:“南夷与北狄交,中国不绝若线。”何休注:“线,缝帛缕,以喻微也。”
不食人间烟火宋·阮阅《诗话总龟》第九卷:“东坡读其诗,叹息云:‘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。’”
不食烟火《终有报》第一回:“人都道他不食烟火,体气欲仙。”
东洋大海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7卷:“弄得神魂颠倒,意乱心迷,将前妻昔日恩义,撇向东洋大海。”
东海扬尘晋 葛洪《神仙传 麻姑》:“麻姑自说云:‘接侍以来,已见东海三为桑田。向到蓬莱,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,岂将复还为陵陆乎?’方平笑曰:‘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。’”
东海捞针元 柯丹丘《荆钗记 误讣》:“儿,此生休想同衾枕,要相逢除非东海捞针。”
东海逝波明·刘若愚《酌中志·内府衙门职掌》;“纵有真心为国、束身自好者,恐亦孤掌难鸣也。东海逝波,其奈之何哉!”
东海鲸波高珪《岳坟感赋》诗:“东海鲸波谁可靖,只今惜少岳家军。”
东风浩荡唐·李咸用《春日》:“浩荡东风里,裴回无所亲。危城三面水,古树一边春。”
为虺弗摧,为蛇若何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夫越王好信以爱民,四方归之;年谷时熟,日长炎炎,及吾犹可以战也。为虺弗摧,为蛇将若何?”
举国若狂西汉 戴圣《礼记 杂记下》:“子贡观于蜡。孔子曰:‘赐也乐乎?’对曰:‘一国之人皆若狂,赐未知其乐也。’”
举棋若定朱德《十月战景》诗:“战事从来似弈棋,举棋若定自无悲。”
举止自若《资治通鉴 唐高祖武德六年》:“孝恭将发,与诸将宴集,命取水,忽变为血,在坐皆失色,孝恭举止自若。”
举重若轻清 赵翼《瓯北诗话》:“坡诗不尚雄杰一派,其绝人处,在乎议论英爽,笔锋精锐,举重若轻,读之似不甚用力,而力已透十分。”
义山恩海元·柯丹丘《荆钗记·忆母》:“欣然便周全助路费,召共居,感此义山恩海深难弃。”
义海恩山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四折:“将人的义海恩山,都做了远水遥岑。”
乌烟瘴气毛泽东《团结一切抗日力量,反对反共顽固派》:“这样,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,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。”
乘桴浮海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。”
九州四海唐·卢照邻《登封大酺歌》:“九州四海常无事,万岁千秋乐未央。”
九洲四海唐·卢照邻《登封大酺歌》:“九洲四海常无事,万岁千秋乐未央。”
习惯若自然《孔子家语·七十二弟子解》:“少成则若性也,习惯若自然也。”
习若自然北朝·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序致》:“年十八九,少知砥砺,习若自然,卒难洗荡。”
了若指掌《宋史 道学传序》:“作《太极图说》、《通书》,推明阴阳五行之理,命于天而性于人者,了若指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