琼浆金液的成语故事
拼音qióng jiāng jīn yè
基本解释琼:美玉。琼浆:美酒。古代传说用美玉制成的浆液,喝了可以成仙。比喻仙水和名贵的美酒、饮料等。亦作“琼浆玉液”、“玉液琼浆”、“金波玉液”、“玉液金波”。
出处晋·王嘉《拾遗记·洞庭山》:“来邀采药之人,饮以琼浆金液,延入璇室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琼浆金液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琼浆金液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刻千金 | 宋 苏轼《春夜》诗:“春宵一刻值千金,花有清香月有阴。” |
一壶千金 | 《鹖冠子 学问》:“中河失船,一壶千金。贵贱无常,时物使然。” |
一壸千金 | |
一字值千金 | 宋·戴复古《望江南》词:“结屋三间藏万卷,挥毫一字值千金。” |
一字兼金 | 清·王士禛《香祖笔记》卷四:“苏、黄遗墨流传至今者,一字兼金。” |
一字千金 | 南朝 梁 钟嵘《诗品 古诗》:“文温以丽,意悲而远,惊心动魄,可谓几乎一字千金。” |
一寸光阴一寸金 | 唐 王贞白《白鹿洞》:“读书不觉已春深,一寸光阴一寸金。” |
一掷千金 | 唐 吴象之《少年行》:“一掷千金浑是胆,家无四壁不知贫。” |
一浆十饼 | 《新唐书 藩镇传 李师道》:“公初不示诸将腹心,而今委以兵,此皆嗜利者,朝廷以一浆十饼诱之,去矣!” |
一笑千金 | 汉·崔骃《七依》:“回顾百万,一笑千金。” |
一纸千金 | 宋·陈师道《题明发高轩过图》诗:“滕王蛱蝶江都马,一纸千金不当价。” |
一言为重,百金为轻 | 宋·王安石《商鞅》:“自古驱民在信诚,一言为重百金轻。今人未可非商鞅,商鞅能令政必行。” |
一言千金 | 汉·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纪策考》:“故无往不复,何德不报,渔者一言千金归焉。” |
一言既出,金玉不移 |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十回:“我家小姐贞心定识不减古媛,今日一言既出,金玉不移。” |
一诺千金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得黄金百斤,不如得季布一诺。” |
一顾千金 | 三国·魏·曹植《失題(有美一人)》诗:“一顾千金重,何必珠玉钱?” |
一饭千金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信钓于城下,诸漂母漂,有一母见信饥,饭信,竟漂数十日。又:“信至国,如所从食漂母,赐千金。” |
万金油 |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谁有万金油?慎明,你随身带药的,有没有万金油?” |
三寸金莲 | 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九回:“只说那三寸金莲上那一双大红鞋,一看了便也要浑了。” |
不吝金玉 |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八回:“兄如不吝金玉,即求小小做一套,待小弟步韵和将去,便无差失了。” |
不看佛面看金面 | 王统照《银龙集·站长》:“我如果是个连长,或是个把书记官,不看佛面看金面,还有这场事?” |
不看金面看佛面 |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章:“不看金面看佛面,冲着不懂事的孩子,你得救救命啦。” |
东箭南金 | 唐 罗隐《秋夜寄进士顾荣》诗:“空羡良朋尽高价,可怜东箭与南金。” |
中河失舟,一壶千金 | 《遏冠子·学问》:“中河失船,一壶千金,贵贱无常,时使物然。” |
中流失舟,一壶千金 | 《鹖冠子 学问》:“中河失船,一壶千金,贵贱无常,时物使然。” |
义浆仁粟 | 清 冯桂芬《上海果育堂记》:“易缠头之金,义浆仁粟不匮矣;辍秉烛之晷,读书治生有余矣。” |
义结金兰 | 《太平御览》引《吴录》:“张温英才瓖玮,拜中郎将,聘蜀与诸葛亮义结金兰之好焉。” |
乌舅金奴 | 宋·陶糓《清异录·器具》:“左右窃相谓曰:‘乌舅金奴正好作对。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