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断纸馀墨断纸馀墨的故事

断纸馀墨的成语故事


拼音duàn zhǐ yú mò

基本解释零星或残存的墨迹。

出处《宣和书·詹鸾》:“彩鸾以书《唐韵》名于时,至今断纸馀墨,人传宝之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断纸馀墨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断纸馀墨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刀两断唐 寒山《诗三百三首》:“男儿大丈夫,一刀两断截;人面禽兽心,造作何时歇!”
一度著蛇咬,怕见断井索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龙门远禅师法嗣》:“赵州道:‘无意者如何?’师曰:‘一度著蛇咬,怕见断井索。’”
一笔勾断宋·陈亮《与吴益恭书》:“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。”
一纸千金宋·陈师道《题明发高轩过图》诗:“滕王蛱蝶江都马,一纸千金不当价。”
一纸空文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近来又有了什么外销名目,说是筹了款项,只能办理本省之事;将来不过一纸空文咨部塞责。”
一览无馀
七断八续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中:“应荣圣刀头引举三军喊杀,秦兵败走,东砍西伐,七断八续。”
三纸无驴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勉学》:“邺下谚曰:‘博士买驴,书券三纸,未有驴字。’”
不断如带《新唐书 韩愈传赞》:“自晋汔隋,老佛显行,圣道不断如带。”
不通文墨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5回:“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,与他相交时,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,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,是个好男子。”
不遗馀力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秦不遗馀力矣,必且破赵军。”
世情如纸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世情如纸,只有锦上添花,谁肯雪中送炭。”
两眼墨黑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6回:“但他是初到省的人员,两眼墨黑,他不认得上司,上司也不认得他。”
临机立断明·唐顺之《条陈海防经略事疏》:“访得淮扬海防兵备副使刘景韶英敏多谋,临机立断,运筹足以破鬼夷之算,贾勇足以汗懦将之颜。”
临机能断《北史·樊子盖传论》:“子盖雅有干局,质性方严,见义而勇,临机能断,保全邦邑,勤亦懋哉!”
临机辄断《新唐书·杜如晦传》:“如晦少英爽,喜书,以风流自命,内负大节,临机辄断。”
主观臆断
义断恩绝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四折:“想人生最苦是离别,可怜是千里关山,独自跋涉。似这般割肚牵肠,倒不如义断恩绝。”
乌漆墨黑
九回肠断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是以肠一日而九回,居则忽忽若有所忘。”
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”
仁柔寡断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其孱弱少用如此,是则仁柔寡断之主,汉献、唐昭之俦耳!”
以义断恩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凡所以立品设状者,求人才以理物也,非虚饰名誉,相为好丑。虽孝悌之行,不施朝廷,故门外之事,以义断恩。”
优柔失断《旧唐书·高祖纪论》:“然而优柔失断,浸润得行。”
优柔寡断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亡征》:“缓心而无成,柔茹而寡断,好恶无决,而无所定立者,可亡也。”
优柔无断宋·魏庆之《诗人玉屑》第十卷:“又云‘杳杳烟波隔千里,白频香散东风起,日落汀洲一望时,愁情不断如春水。’观此语意,疑若优柔无断者。”
优游不断《汉书 元帝纪赞》:“牵制文义,优游不断。”
倚马七纸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桓宣武北征,袁虎时从,被责免官。会须露布文,唤袁倚马前令作。手不掇笔,俄得七纸,殊可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