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分章析句分章析句的故事

分章析句的成语故事


拼音fēn zhāng xī jù

基本解释谓雕琢推敲文章。

出处宋·陆游《谢参政启》:“至拙无能,下愚不肖,分章析句于蓬枢瓮牖之下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分章析句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分章析句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分一厘清·庾岭劳人《蜃楼志》第23回:“你若短了一分一厘,怕不全家处斩?”
一分一毫朱自清《给亡妇》:“那里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。”
一分为二宋·邵雍《皇极经世绪言》第七卷:“是故一分为二,二分为四。”
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
一字一句林兰《红棉袄》:“三婶子一点一点撕着那发了黑的棉花,一字一句地说:‘老三那孩子言不出语不进的,写不上,算不上,工作团咋派上他这个老实疙瘩。’”
一替一句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四回:“那知这张李二公,又亲自到厢房里来道谢,一替一句,又奉承了半日。”
一言半句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一:“近来学者有一种则舍去册子,却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见道理。”
七步成章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九回:“丕又曰:‘七步成章,吾犹以为迟。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?’”
三分似人,七分似鬼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一回:“你看我家那身不满尺的丁树,三分似人,七分似鬼。”
三分像人,七分似鬼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三回:“我嫁得这等一个,也不枉了为人一世!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,三分像人,七分似鬼,我直恁地晦气!”
三分像人,七分像鬼宋 无名氏《张协状元 大公资助张协》:“我嫁你!看牛骨自不中,三分像人,七分像鬼。”
三分天下有其二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泰伯》:“三分天下有其二,以服事殷。”
三分鼎立《魏书 匈奴刘聪等传序》:“论土不出江汉,语地仅接褒斜,而谓握皇符,乘帝籍,三分鼎立,比踪王者。”
三分鼎足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愿披腹心,输肝胆,效愚计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诚能听臣之计,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势莫敢先动。”
三句不离本行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四回:“每到一处,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,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冊来送给人看。”清 颐琐《黄绣球》第十回:“我是业医的,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。”
三句话不离本行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四回:“每到一处,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,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送给人看。”
三言两句元·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二折:“我到那里,三言两句,肯写休书,万事俱休。”元·武汉臣《生金阁》第二折:“哥哥你放心者,老身到那里,不消三言两句,管教他随顺哥哥便了。”
下回分解
下笔成章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陈思王植传》:“言出为论,下笔成章。”
不依本分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9回:“黄文炳道:‘那厮也是个不依本分的人。’”
不分上下曾朴《孽海花》第14回:“一天到晚,粘股糖似的,不分上下,搅在一块儿坐马车、看夜戏、游花园。”
不分主次王朔《动物凶猛》:“虽然这三种说法不分主次,都有同样有力的证人和很难杜撰栩栩如生的细节,我还是一下就相信了最后一种说法。”
不分伯仲
不分彼此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8回:“我想叫他们今后不分彼此,都是一样。”
不分玉石清 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二:“向非君侯来,合郡士民当不分玉石矣。”
不分畛域《清史稿 包世臣传》:“世臣拟多裁盐官,堆留运司之钱粮,场大使督皂户,不分畛域,仿现行铁硝之例,听商贩领本地官印照,赴场缴课买盐。”
不分皂白《诗经 大雅 桑柔》:“匪言不能,胡斯畏忌。”汉 郑玄笺:“胡之言何也,贤者见此事之是非,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。”
不分胜负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“孙悟空金箍棒,变作万万千千。半空中似雨点流星,不分胜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