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继踵接武继踵接武的故事

继踵接武的成语故事


拼音jì zhǒng jiē wǔ

基本解释踵:脚后跟;武:足迹。脚后跟接脚后跟,足迹挨足迹。形容人数众多而拥挤不堪或接连不断。

出处明·归有光《送张子忠之任南昌序》:“士大夫登朝著与其居于乡者,继踵接武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继踵接武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继踵接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元大武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凡祭宗庙之礼,牛曰一元大武。”
一十八般武艺元 白朴《梧桐雨》楔子:“臣左右开弓,一十八般武艺,无有不会。”
一接如旧宋·范仲淹《天章阁待制王公墓志铭》:“余走尘土时,公一接如旧,以道义淡交者有年矣。”
上气不接下气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七回:“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,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。”
不文不武唐 韩愈《泷吏》诗:“不知官在朝,有益国家不?得无虱其间,不文亦不武。”
不旋踵柳残阳《阎王梭》十七:“先是有开门声,不旋踵间,茅屋门被人拍的‘嘭嘭’响……”。
举踵思慕汉·司马相如《难蜀父老》:“举踵思慕,若怙旱之望雨。”
举踵思望汉·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》:“盖闻中国至仁,德洋恩普……举踵思望,如怙旱之望雨。”
乃文乃武唐 王勃《九成宫颂》:“一阴一阳,神道也。乃文乃武,圣图也。”
乃武乃文语出《书经 大禹谟》:“帝德广运,乃圣乃神,乃武乃文。”
义无旋踵《晋书·温峤传》:“今之事势,义无旋踵,骑猛兽安可中下哉。”
亡不旋踵宋·苏辙《<元佑会计录>序》:“晋武帝削平吴蜀,任贤使能,容受直言,有明主之风,然而亡不旋踵。”
交头接耳元 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三折:“大小三军,听吾将令,甲马不许驰骤,金鼓不许乱鸣,不许交头接耳,不许笑语喧哗。”
以夜继日《吕氏春秋·先识》:“中山之俗,以昼为夜,以夜继日,男女切倚,固无休息。”
以夜继昼《东观汉记·郅恽传》:“陛下远猎山林,以夜继昼,其如社稷宗庙何!”
以夜继朝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元帝在江荆间,复所爱习,召置学生,亲为教授,废寝忘食,以夜继朝。”
以日继夜《陈书·郑灼传》:“灼家贫,抄义疏以日继夜,笔毫尽,每削用之。”
以死继之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其济,君之灵也。不济,则以死继之。”
仰手接飞猱,俯身散马蹄三国·魏·曹植《白马篇》:“仰手接飞猱,俯身散马蹄。狡捷过猿猴,勇剽若豹螭。”
企踵可待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则萧、曹、周、韩之伦,何足不致,吴、邓、梁、窦之属,企踵可待。”
传宗接代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9回:“自己辛苦了一辈子,挣了这分大家私,死下来又没个传宗接代的人,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!”
修文偃武唐·薛逢《九日曲池游眺》:“正当海晏河清日,便是修文偃武时。”
修文演武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15回:“终日修文演武,讲论兵机战法。”
偃武休兵宋·岳飞《乞解军务第三札子》:“今讲好已定,两宫天眷,不日可还;偃武休兵,可期岁月。”
偃武修文《尚书 武成》:“王来自商,至于丰,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。”
偃武兴文《汉书·循吏传·黄霸》:“太尉官罢久矣,丞相兼之,所以偃武兴文也。”
偃武崇文《魏书·咸阳王禧传》:“国朝偃武崇文,偏舍来久,州镇兵人,或有雄勇,不闲武艺。”
偃武息戈《后汉书·公孙述传》:“嚣(隗嚣)不及此时推危乘胜,以争天命,而退欲为西伯之事,尊章句,宾友处士,偃武息戈,卑辞事汉,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