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引为口实引为口实的故事

引为口实的成语故事


拼音yǐn wéi kǒu shí

基本解释口实:话柄。作为谈话的资料。指作为指责、攻击或嘲笑的话柄。

出处许德珩《回忆蔡元培先生》:“北洋军阀政府对他在教育事业上力图革新,极为不满,尤其对于北京大学男女同校一节,引为口实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引为口实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引为口实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之为甚元·侯克中《归兴》诗:“一之为甚其能再,二者何由可得兼。”
一人传虚,万人传实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契讷禅师》:“问:‘如何是东禅家风?’师曰:‘一人传虚,万人传实。’”
一分为二宋·邵雍《皇极经世绪言》第七卷:“是故一分为二,二分为四。”
一口一声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七回:“西门庆那里肯,一口一声只叫‘姑娘请受礼。’”
一口三舌汉·焦延寿《易林》卷十:“一口三舌,相妨无益。”
一口不能著两匙宋·范成大《丙午新正书怀》诗:“口不两匙休足榖,身能几屐莫言钱。”自注:吴谚云:“一口不能著两匙。”
一口两匙宋·范成大《丙午新正书怀》诗:“口不两匙休足谷,身能几屐莫言钱。”
一口同声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六回:“因天时尚早,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,竟是一口同声说好。”
一口同音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一回:“所以听得周三说了一句,大家就一口同音说,以义气为重。”
一口吸尽西江水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居士庞蕴》:“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,即向汝道。”
一口咬定清·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十回:“先把住持僧慧修,严行审讯,问他将李国斌藏在何处,慧修一口咬定不认得李国斌。”
一吐为快谌容《真真假假》:“仿佛全是他积郁在胸中多时的由衷之言,今日终于得以一吐为快。”
一心为公
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1回:“你这个泼怪,岂知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,父子无隔宿之仇!”
一言为定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贾琏笑道:‘你我一言为定。只是我信不过二弟,你是萍踪浪迹,倘然去了不来,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。’”
一言为重,百金为轻宋·王安石《商鞅》:“自古驱民在信诚,一言为重百金轻。今人未可非商鞅,商鞅能令政必行。”
一言出口,驷马难追宋·欧阳修《笔说·驷不及舌说》:“俗云:一言出口,驷马难追。《论语》所谓‘驷不及舌’也。”
七口八嘴鲁迅《坟·我之节烈观》:“既不羞自己怯弱无能,也不提暴徒如何惩办,只是七口八嘴,议论他死了没有,受污没有,死了如何好,活着如何不好。”
万口一词范文澜、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:“现在万口一词,愿立永康王,不可更改。”
万口一谈《宋史·胡铨传》:“今内而百官,外而军民,万口一谈,皆欲食伦之肉。”
万口一辞唐 孙樵《武皇遗剑录》:“群疑胶牢,万口一辞。”
三人为众东汉 班固《汉书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》:“三人为众,虽难尽继,宜从尤功。”
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娘道:‘我儿,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,只恐没处走。’”
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《南齐书 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”
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《南齐书 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”
三折股为良医唐·欧阳詹《送洪孺卿赴举序》:“三折股为良医。予五升词扬,四遭渏摭,是以窃知乎之则。”
三折肱为良医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定公十三年》:“三折肱知为良医。”
三折肱,为良医《左传·定公十三年》:“三折肱,知为良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