覆车继轨的成语故事
拼音fù chē jì guǐ
基本解释覆:翻,倾覆;轨:车辙。前面车翻了,后面的车依然照辙行驶。比喻继续按照错误判断行事。
出处三国·魏·李康《运命论》:“前鉴不远,覆车继轨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覆车继轨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覆车继轨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日三覆 | 《孔子家语·弟子行》:“独居思仁,公言仁义。其于诗也,则一日三覆,白圭之玷,是宫绦之行也。”按,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南容三复白圭,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。”《家语》本此。 |
一轨同风 | 《晋书 苻坚载记上》:“一轨九州,同风天下。” |
一辞同轨 | 《韩非子 八奸》:“此皆俱进俱退,皆应皆对,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。”又《内储说上》:“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,举鲁国尽化为一,君虽问境内之人,犹不免于乱也。” |
三反四覆 | 清·蒋士铨《空谷香·杀舱》:“阿呀!这厮三反四覆,可恼,可恼。” |
三番四覆 | 清·敖英《彩雪亭杂言·邝子元》:“或事到跟前,可以顺应,却乃畏首畏尾,三番四覆,犹豫不决。” |
三翻四覆 | 明 张岱《石匮书后集 烈帝本纪》:“先帝焦于治,以致十七年之天下,三翻四覆,夕改朝更。” |
下车之始 | 《隋书 刘行本传》:“然臣下车之始,与其为约。” |
下车伊始 | 《隋书 刘行本传》:“然臣下车之始,与其为约。此吏故违,请加徒一年。” |
下车作威 | 《汉书·序传》:“定襄闻伯素贵,年少,自请治剧,畏其下车作威,吏民竦息。” |
下车泣罪 | 西汉 刘向《说苑 君道》:“禹出见罪人,下车问而泣之。” |
不轨不物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:“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,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,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。不轨不物,谓之乱政。” |
不轨之徒 | 《晋书·刘颂传》:“虽有所犯,轻重甚殊,于士君子之心受责不同而名不异者,故不轨之徒得引名自方,以惑众听,因名可乱,假力取直,故清议益伤也。” |
丢卒保车 | 京剧《龙江颂》第一场:“为了堵江救旱,我们是会损失一些,这照我们下棋的说法,就叫做‘丢卒保车’。” |
丢车保帅 | 柳建伟《英雄时代》第12章:“危难之时,丢卒保车,丢车保帅。” |
乘车入鼠穴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未尝梦乘车入鼠穴,捣齑瞰铁杵,皆无想无因故也。” |
乘车戴笠 | 晋 周处《风土记》:“卿虽乘车我戴笠,后日相逢下车揖。我步行,卿乘马,后日相逢卿当下。” |
乞儿乘车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注引《世语》:“君释褐登宰府,三十六日,拥麾盖,守兵马郡,乞儿乘小车,一何驶乎?” |
书同文,车同轨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今天下车同轨,书同文。” |
书富五车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5卷:“真个胸中书富五车,笔下句高午古。” |
书读五车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下》:“惠施多方,其书五车。” |
买臣覆水 | 相传汉代朱买臣贫贱时,其妻出走,显达后,其妻又回来,朱买臣泼水于地,令妻收回。 |
云翻雨覆 | 唐·杜甫《贫交行》:“翻手作云覆手雨,纷纷轻薄何须数。” |
云车风马 | 晋·傅玄《吴梦歌》:“云为车兮风为马。” |
五车腹笥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下》:“惠施多方,其书五车。” |
以功覆过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朱据传》:“据以为天下未定,宜以功覆过,弃瑕取用,举清厉浊,足以沮功。” |
以夜继日 | 《吕氏春秋·先识》:“中山之俗,以昼为夜,以夜继日,男女切倚,固无休息。” |
以夜继昼 | 《东观汉记·郅恽传》:“陛下远猎山林,以夜继昼,其如社稷宗庙何!” |
以夜继朝 |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元帝在江荆间,复所爱习,召置学生,亲为教授,废寝忘食,以夜继朝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