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翘首跂踵翘首跂踵的故事

翘首跂踵的成语故事


拼音qiáo shǒu qǐ zhǒng

基本解释翘首:抬起头。抬起头踮起脚。形容殷切盼望。

出处宋·王明清《挥麈三录》第一家:“天下之士翘首跂踵,冀阁下日以忠言摩上,不谓若今之为起居舍人者,止司记录而已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翘首跂踵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翘首跂踵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七拱八翘沙汀《选灾》:“么大爷又不依了!说:‘要乱来我们大家乱来!’就这样七拱八翘。”
七首八脚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二回:“他本来不会走城里的路,这时着了急,七首八脚的乱跑,眼睛又不看着前面,跑了一箭多路,一头撞到一顶轿子上。”
三首六臂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六十三回:“子牙见对营门一人,三首六臂,青面獠牙。”
不堪回首南唐 李煜《虞美人》:“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!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”
不旋踵柳残阳《阎王梭》十七:“先是有开门声,不旋踵间,茅屋门被人拍的‘嘭嘭’响……”。
举踵思慕汉·司马相如《难蜀父老》:“举踵思慕,若怙旱之望雨。”
举踵思望汉·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》:“盖闻中国至仁,德洋恩普……举踵思望,如怙旱之望雨。”
举首加额宋·司马光《谕若讷》:“上乃飞白‘安静’二字,以赐若讷,若讷然后举首加额,受而藏之。”
举首奋臂宋·苏轼《论积欠六事状》:“民为积欠所压,如负千钧而行。免于僵仆则幸矣;何暇举首奋臂,以营求于一饱之外哉?”
举首戴目宋·王安石《上田正言书》:“天下举首戴目,属心执事者,难以一二计。”
义无旋踵《晋书·温峤传》:“今之事势,义无旋踵,骑猛兽安可中下哉。”
乱首垢面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世文大将军凤病,莽侍疾,亲尝药,乱首垢面,不解衣带连月。”
亡不旋踵宋·苏辙《<元佑会计录>序》:“晋武帝削平吴蜀,任贤使能,容受直言,有明主之风,然而亡不旋踵。”
仰首伸眉西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乃欲仰首伸眉,论列是非。”
企足矫首宋·吕祖谦《东莱博议》:“巍然被衮,号称天子,顾乃企足矫首待晋之予夺以为轻重,何其衰也。”
企踵可待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则萧、曹、周、韩之伦,何足不致,吴、邓、梁、窦之属,企踵可待。”
伏首帖耳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马介甫》:“万石不言,惟伏首贴耳而泣。”何垠注:“伏首帖耳,狗畏人貌。”
伏首贴耳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马介甫》:“万石不言,惟伏首贴耳而泣。”
伤心疾首《‘五四’爱国运动资料·学界风潮记》:“吾民伤心疾首之事,孰有过于是耶!”
低眉下首柔石《为奴隶的母亲》:“叫我物色相当的女人;年纪约三十岁左右,养过两三个儿子,人要沉默老实,又肯做事,还要对他底大妻肯低眉下首。”
低首下心唐 韩愈《祭鳄鱼文》:“刺史虽驽弱,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,伈伈睍睍,为民吏羞,以偷活于此邪?”
低首下气
低首俯心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一卷:“余以为八家、少陵复生,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,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者。”
俛首帖耳
俛首系颈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百越之君,俛首系颈,委命下吏。”
俯首受命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32回:“欲使悍将骄兵,俯首受命,宁非痴人说梦乎?”
俯首听命汉 焦赣《易林 兑之否》:“俯伏听命,不敢动摇。”
俯首就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