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积微致著积微致著的故事

积微致著的成语故事


拼音jī wēi zhì zhù

基本解释积:集聚;微:细微;著:显著。微不足道的事物,经过长期积累,就会变得显著。

出处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疾廖》:“积微致著,累浅成深,鸿羽所以沉龙舟,群轻所以折劲轴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积微致著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积微致著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口不能著两匙宋·范成大《丙午新正书怀》诗:“口不两匙休足榖,身能几屐莫言钱。”自注:吴谚云:“一口不能著两匙。”
一度著蛇咬,怕见断井索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龙门远禅师法嗣》:“赵州道:‘无意者如何?’师曰:‘一度著蛇咬,怕见断井索。’”
一致百虑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途,一致而百虑。”
一芹之微清·陆陇其《三鱼堂文集·与郑堂邑书》:“一芹之微,聊申鄙忱,并祈哂纳。”
一鞭先著晋刘琨少负志气,与祖逖为友,共以收复中原为志,曾与亲故书曰:“吾枕戈待旦,志枭逆虏,常恐祖生先吾著鞭。”见《晋书 刘琨传》。
专心一致《清朝野史大观·缪炳泰以画受高宗知遇》:“可见一技之末,非专心一致为之数十年,亦不能发名而成业也。”
专心致志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今夫弈之为数,小数也,不专心致志,则不得也。”
临危致命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张》: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。”
举国一致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,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。”
乖气致戾,和气致祥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7回:“想到这里,就令人不能不信‘乖气致戾,和气致祥’这句话了。”
五积六受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59回:“这五积六受的甚么模样?可是叫亲家笑话。”
人微望轻宋·岳飞《奏乞罢制置使职事状》:“窃念臣人微望轻,难任斯职。”
人微权轻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司马穰苴列传》:“加之大夫之上,士卒未附,百姓不信,人微权轻。”
人微言贱宋·曾巩《泰山祈雨文》:“吏思其繇,奔走群望,而人微言贱,不能上动。”
人微言轻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孟尝传》:“而身轻言微,终不蒙察。”
以冰致蝇《吕氏春秋·功名》:“以狸致鼠,以冰致蝇,虽工不能。”
以刑致刑《商君书·靳令》:“罪重刑轻,刑至事生,此谓以刑致刑,其国必削。”又《去强》:“以刑致刑,国治。”《韩非子·饬令》:“罪重而刑轻,刑轻而则事生,此谓以刑致刑,其国必削。”
以微知着宋 苏洵《辨奸论》:“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。”
以微知著苏洵《辨奸论》:“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。”
以狸致鼠《吕氏春秋 功名》:“以狸致鼠,以冰致绳,虽工不能。”
以狸致鼠,以冰致绳《吕氏春秋 功名》:“以狸致鼠、以冰致绳,虽工不能。”
仰屋著书《梁书·南平元襄王伟传》:“下官历观世人,多有不好欢乐,乃仰眠床上,看屋梁而著书。千秋万岁,谁传此者。”
任重致远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服牛乘马,引重致远。”
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积羽沉舟,群轻折轴,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。”
体恤入微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女教》:“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,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,必须明白透澈,体恤入微。”
体贴入微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8回:“‘只要心平点,少看点利钱,那些贫民便受惠多了。’我笑道:‘这可谓体贴入微了。’”
佛头著粪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崔相公入寺,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,乃问师曰:‘鸟雀还有佛性也无?’师云:‘有。’崔云:‘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?’师云:‘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?’”
作张作致清·陈森《品花宝鉴》第23回:“随意看了两三处,也有坐着两三人的,也有三五人的,村村俏俏,作张作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