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好改,本性难移的成语故事
拼音jiāng shān hǎo gǎi,běn xìng nán yí
基本解释江山:山川,河流;移:改变。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。
出处鲁迅《而已集·“意表之外”》:“但‘江山好改,本性难移’,也许后来还要开口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江山好改,本性难移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江山好改,本性难移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双两好 | 明 李唐宾《梧桐叶》第三折:“只要得女貌郎才,不枉了一双两好。” |
一口吸尽西江水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居士庞蕴》:“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,即向汝道。” |
一叶蔽目,不见泰山 | 《鹗冠子·天则》:“一叶蔽目,不见泰山;两耳塞豆,不闻雷霆。” |
一叶迷山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五回:“世上这般双瞳如豆、一叶迷山的,以至糊涂下人,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!” |
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 | 《鹗冠子 天则》:“一叶蔽目,不见太山;两耳塞豆,不闻雷霆。” |
一定不移 | 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音律》:“至于填词一道,则句之长短,字之多寡,声之平、上、去、入,韵之清浊阴阳,皆有一定不移之格。” |
一山不藏二虎 | 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,这是他太狂妄。” |
一床两好 | 宋·曾慥《高摘漫录》:“一床两好世间无,好女如何得好夫,高卷珠帘明点烛,试教菩萨看麻胡。” |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 | 谢觉哉《关于独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体的事,不管好处多大,总是‘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’。” |
一改故辙 | |
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9回:“天下事只怕没得银钱,便是俗语说得好:‘一文钱难倒英雄汉’。” |
一无所好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1回:“这些茶树都是家父自幼种的。家父一生一无所好,就只喜茶。” |
一木难扶 |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94回:“巨闻:‘大厦将倾,一木难扶。’目今库藏空虚,民日生怨,军心俱离,总有良将。” |
一木难支 | 隋 王通《文中子 事君》:“大厦将颠,非一木所支也。” |
一本万利 | 清 姬文《市声》:“这回破釜沉舟,远行一趟,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。” |
一本正经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26章:“我原是故意闹别扭,也知道自己要挨打,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:‘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,没有做错。’” |
一柱难支 | 唐·白居易《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》:“千钧势易压,一柱力难支。” |
一脚不移 | |
一虎难敌众犬 | |
一言出口,驷马难追 | 宋·欧阳修《笔说·驷不及舌说》:“俗云:一言出口,驷马难追。《论语》所谓‘驷不及舌’也。” |
一言已出,驷马难追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5卷:“大丈夫做事,一言已出,驷马难追。” |
一言既出,金玉不移 |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十回:“我家小姐贞心定识不减古媛,今日一言既出,金玉不移。” |
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 | 元·李寿卿《伍员吹萧》第三折:“大丈夫一言既出;驷马难追;岂有反悔之理。” |
一言难尽 | 《京本通俗小说 志诚张主管》:“张主管道:‘小夫人如何在这里?’夫人道:‘一言难尽’。” |
一言难罄 |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34回:“若再讲他们色子场中,如何取巧弄诡之处,真正一言难罄,抑且挂一漏万。” |
万水千山 | 宋 宋徽宗《燕山亭 见杏花作》词:“天遥地远,万水千山,知他故宫何处?” |
三句不离本行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四回:“每到一处,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,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冊来送给人看。”清 颐琐《黄绣球》第十回:“我是业医的,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。” |
三句话不离本行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四回:“每到一处,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,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送给人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