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谠论侃侃谠论侃侃的故事

谠论侃侃的成语故事


拼音dǎng lùn kǎn kǎn

基本解释谠论:公正、正直的言论。对上敢于直言,谈论理直气壮,从容不迫。

出处宋 苏舜钦《祭滕子京文》:“往往谏列,谠论侃侃;屡触权要,卒就贬窜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谠论侃侃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谠论侃侃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偏之论宋·朱熹《答沈叔晦书》:“前日务为学而不观书,此固一偏之论。”
一家之论清·顾炎武《与友人论易书》:“排斥众说,以申一家之论,而通往之路狭矣。”
一概而论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九章 怀沙》:“同糅玉石兮,一概而相量。”
一褱而论
上篇上论
不刊之论宋 郭若虚《图画见闻志 论曹吴体法》第一卷:“况唐室已(以)上,未立曹吴,岂显释寡要之谈,乱爱宾不刊之论。”
不易之论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 历代二 宋》:“然佞臣不可执笔,则是不易之论。”
不根之论《汉书 严助传》:“朔、皋不根持论,上颇俳优畜之。
不知有汉,何论魏晋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,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不汉,何论魏晋。”
争多论少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三十五:“昔日公公原分付莫要分开,还是二位伯伯总管在那里,扶持小儿女大了,但凭胡乱分些便罢,决不敢争多竞少。”
争斤论两
争短论长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当下一边是落难之际,一边是富厚之家,并不消争短论长,已自一说一中。”
争长论短宋 柳开《穆夫人墓志铭》:“异性相聚,争长竞短。”
以快言论清·刘开《问说》:“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。”
侃侃而言《论语 乡党》:“朝,与下大夫言,侃侃如也。”
侃侃而谈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我既这等苦苦相问,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。”
侃侃訚訚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乡党》:“朝,与下大夫言,侃侃如也;与上大夫言,訚訚如也。”
侃侃谔谔《论语 乡党》:“朝,与下大夫言,侃侃如也;与上大夫言,訚訚如也。《史记 商君传》:“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;千人之诺诺,不如一士之谔谔。”
侃然正色
凿空之论
凿空立论宋·朱熹《朱子全书·学》:“固不可凿空立论,然读书有疑有所见,自不容不立论。”
半部论语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七卷:“臣平生所知,诚不出此,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,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。’
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七:宋初宰相赵普,人言所读仅只《论语》而已。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。他说:“臣平生所知,诚不出此,昔以其半辅太祖(赵匡胤)定天下,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。”
卑之无甚高论东汉 班固《汉书 张释之传》:“释之既朝毕,因前言便宜事。文帝曰:‘卑之,毋甚高论,令今可行也。’”
危言核论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:“林宗虽善人伦,而不为危言核论,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。”
危言竦论清·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24回:“滞魄幽魂现形惊异类,危言竦论改过望同胞。”
危言覈论
危言谠论宋·王安石《答孙元规大资书》:“伏惟阁下危言谠论,流风善政,简在天子之心,而讽于士大夫之口,名声之盛,位势之尊,不宜以细故苟自贬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