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浊醪粗饭浊醪粗饭的故事

浊醪粗饭的成语故事


拼音zhuó láo cū fàn

基本解释浊醪:浊酒。指简单粗糙的饮食

出处唐·杜甫《清明二首》诗:“钟鼎山林各天性,浊醪粗饭任吾年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浊醪粗饭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浊醪粗饭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然我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”
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清·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: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
一饭三吐哺《史记 鲁周公世家》:“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,我于天下亦不贱矣。然我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子之鲁,慎勿以国骄人。”
一饭三遗矢
一饭之先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越语》:“寡人礼先壹饭矣。”
一饭之德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范雎于是散家财物,尽以报所尝困厄者。一饭之德必偿,睚眦之怨必报。”
一饭之恩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八卷:“世上如此之人,就是至亲切友,尚且反面无情,何况一饭之恩,一面之识?”
一饭千金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信钓于城下,诸漂母漂,有一母见信饥,饭信,竟漂数十日。又:“信至国,如所从食漂母,赐千金。”
三茶六饭明 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 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做得粗,整得细,三茶六饭一时备。”
不茶不饭明 胡文焕《群音类选 <玉簪记 秋江送别>》:“霎时间云雨暗巫山,闷无言,不茶不饭,满口儿何处诉愁烦。”
举世混浊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世混浊而不分兮。”
乱头粗服明 王彦泓《个人》诗:“双脸断红初却坐,乱头粗服总倾城。”
五大三粗梁斌《播火记》:“猛回头,身后站着一个五大三粗的人,仔细一看是大贵。”
五短三粗清·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三回:“姓陈名叫大勇,年有三十五六岁,生的五短三粗,相貌魁伟。”
令人喷饭宋·苏轼《员筜谷偃竹记》:“发函得诗,失笑喷饭满案。”
凡胎浊体元·昊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一折:“念小生凡胎浊体,怎敢和仙子陪奉?”
凡胎浊骨元·无名氏《村乐堂》第一折:“我和这等愚眉肉眼难相瞅,凡胎浊骨难相守。”
十清九浊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0卷:“随你有万分不是处,也只得依顺了他。所以那家庭间每每被这等人,吵得十清九浊。”
去粗取精毛泽东《实践论》:“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、去伪存真、由此及彼、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。”
吃四方饭沈从文《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》:“常德、河洑、周溪、桃源,沿河近百里路以内‘吃四方饭’的标致娘儿们,他无一不特别熟习。”
吃大锅饭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五回:“或是大家女儿,又说是吃大锅饭的儿女,不知民间疾苦,那晓得撑持家事?”
吃现成饭明·酉阳野史《续三国演义》第十回:“虎将垂死,尚用汝等来吃现成饭而要见成功也?”
吃自在饭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3卷:“那赵聪原是个极贪安宴,十日九不在书房里的,做先生倒落得吃自在饭,得了重资,省了气力。”
吃饭防噎,走路防跌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回:“岂不闻古人言:‘吃饭防噎,走路防跌?’”
啖饭之道鲁迅《隐士》:“登仕,是啖饭之道,归隐,也是啖饭之道。”
埋锅造饭清·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第九回:“又见军士捱了一夜,肚中料是饥饿,即令埋锅造饭。”
大锅饭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四章:“像黄原这样的贫困山区,如果不砸烂大锅饭,实行生产责任制,就不可能寻找另外的出路。”
宁可清贫,不作浊富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招庆道匡》:“宁可清贫自乐,不作浊富多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