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拾陈蹈故拾陈蹈故的故事

拾陈蹈故的成语故事


拼音shí chén dǎo gù

基本解释因袭陈词滥调。

出处元·刘壎《隐居通议·诗歌三》:“观其妙趣天得,自成一家,不肯拾陈蹈故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拾陈蹈故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拾陈蹈故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人善射,百夫决拾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夫一人善射,百夫决拾,胜未可成也。”
一发而不可收拾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2回:“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,及文七爷醉后之言,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,所以又是气,又是醋,并在一处,一发而不可收拾。”
一改故辙
一榻横陈唐·李商隐《北齐》诗之一:“小莲玉体横陈夜,已报周师入晋阳。”
一见如故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》: “聘于郑,见子产,如旧相识。”
三亲六故梁斌《播火记》:“谁家没个三亲六故,谁家没个青黄不接的时候?”
不主故常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天运》:“其声能短能长,能柔能刚,变化齐一,不主故常。”
不可收拾唐 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:“泊与淡相遭,颓堕委靡,溃败不可收拾。”
不堪收拾孙荪《云赋》:“这时的乌云已经弹尽粮绝,几小时以前乌合起来的兵马,现在是丧魂失魄,溃不成军,大有不堪收拾之状了。”
不弃故旧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故旧无大故,则不弃也;不求备于一人。”
不忘故旧元·马致远《陈抟高卧》第四折:“多谢大王不忘故旧。”
不经世故鲁迅《花边文学 序言》:“然而他们不经世故,偶尔‘忘其所以’也就大碰其钉子。”
严陈以待
丹心如故
举如鸿毛,取如拾遗《汉书·梅福传》:“举秦如鸿毛,拾楚若拾遗。”
久经世故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5回:“这老头儿虽说粗豪,却是个久经世故的,须是不露一毫芒角才引得出他的真话来呢。”
乏善足陈《追求》:“正所谓贱体粗安,乏善足陈。”
乘虚蹈隙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回:“黄龙举起磬击子来,在磬上铿铿锵锵的乱击,协律谐声,乘虚蹈隙。”
九故十亲元·关汉卿《哭存孝》第二折:“又不曾相趁着狂朋怪友,又不曾关节做九故十亲。” 元·石德玉《秋胡戏妻》第二折:“爹爹也,全不怕九故十亲笑耻。”
习为故常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勋戚·沈禄》:“盖承成化以来,滥授冗员,俱以中旨批出,遂习为故常,不以为怪也。”
习故安常陈炽《〈盛世危言〉序》:“中国乃闭关绝市而不能,习故安常而不可。”
人情世故明 杨基《闻禅》诗:“人情世故看烂熟,皎不如污恭胜傲。”
他乡故知明 天然智叟《石头点 贪婪汉六院卖风流》:“他乡故知,分外亲热。”
他乡遇故知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回:“果然有志竟成,上月被他打死一个,今日又去打虎,谁知恰好遇见贤侄。邂逅相逢,真是‘万里他乡遇故知’可谓三生有幸!”
仰取俯拾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货殖列传》:“以铁冶起,富至巨万。然家自父兄子孙约,俯有拾,仰有取。”
仰拾俯取清·唐孙华《时世公子行》:“家藏金穴自封闭,仰拾俯取仍贪饕。”
众人拾柴火焰高姜树茂《渔岛怒潮》第五章:“‘众人拾柴火焰高’,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,搬山山倒,填海海平。”
依然如故唐 薛调《无双传》:“舅甥之分,依然如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