渴者易饮的成语故事
拼音kě zhě yì yǐn
基本解释口渴的人喝什么都觉得甘甜。旧时比喻久经苛政而最知对德政感恩。
出处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饥者易为食,渴者易为饮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渴者易饮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渴者易饮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字不易 | 《新唐书 文艺传中 孙逖》:“而逖尤精密,张九龄视其草,欲易一字,卒不能也。” |
一定不易 |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主术训》:“今夫权衡规矩,一定而不易,不为秦楚变节,不为胡越改容。” |
一成不易 | 《明史·历志一》:“夫天之行度多端,而人之智力有限……惟合古今人之心思,踵事增修,庶几符合。故不能为一成不易之法也。” |
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 | 清·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: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 |
一饮一啄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泽雉十步一啄,百步一饮,不蕲畜乎樊中。” |
一饮而尽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鸨儿只道他敬客,却自家一饮而尽。” |
万世不易 | |
三写易字 |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遐览》:“故谚曰:‘书三写,鱼成鲁,虚成虎。’” |
不可移易 |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4卷:“有所定,则知其理之确然如是,一定则不可移易,任是千劲万劲,也动摇他不得。” |
不易一字 | 《新唐书 王勃传》:“及寤援笔成篇,不易一字。” |
不易之典 | 南朝 宋 颜延之《赭白马赋》:“教敬不易之典,训人必书之举。” |
不易之论 | 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 历代二 宋》:“然佞臣不可执笔,则是不易之论。” |
不知者不罪 |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六十三回:“起凤道:‘牛兄何不早通姓名,使小弟多多得罪。勿怪,勿怪。’牛通道:‘不知者不罪。’” |
不饮盗泉 | 《尸子》:“(孔子)过于盗泉,渴矣而不饮,恶其名也。” |
东西易面 | 汉 贾谊《新书 审微》:“事之適乱,如地形之惑人也,机渐而往,俄而东西易面,人不自知也。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,悲一跬而缪千里也。” |
临敌易将 | 《隋书·李德林传》:“且临敌代将,自古所难,乐毅所以辞燕,赵括以之败赵。” |
临渴掘井 | 明 朱伯庐《游家格言》:“宣未雨而绸缪,毋临渴而掘井。” |
临渴穿井 | 《内经·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!” |
丹之所藏者赤 | 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:“丹之所藏者赤,漆之所藏者黑。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。” |
之乎者也 | 宋 文莹《湘山野录》中卷:“之乎者也,助得甚事?” |
二者不可得兼 | 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鱼,我所欲也;熊掌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” |
二者必取其一 | 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两种方针:放还是收呢?二者必取其一。” |
二者必居其一 | 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前日之不受是,今日之受非也;今日之受是,则前日之不受非也。夫子居一于此矣。” |
交能易作 |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治国》:“故先王使农、土、商、工四民交能易作,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,是以民作一而得均。” |
仁者能仁 |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卖弄你仁者能仁,倚仗你身里出身。” |
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 | 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仁者见之谓之仁,知者见之谓之知。” |
从者如云 | 宋·陈亮《祭陈肖夫文》:“从者如云,得者宁几?” |
以暴易乱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宦者传论》:“虽袁绍龚行,芟夷余,然以暴易乱,亦何云及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