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歌翠舞的成语故事
拼音zhū gē cuì wǔ
基本解释指声色美妙的歌舞。
出处宋·周邦彦《尉迟杯·离恨》词:“冶叶倡条俱相识,仍惯见珠歌翠舞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珠歌翠舞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珠歌翠舞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串骊珠 | 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》:“有字多声少,有声少字多,所谓一串骊珠也。” |
一字一珠 | 唐 薛能《赠歌者》诗:“一字新声一颗珠,转喉疑是击珊瑚。” |
三千珠履 | 西汉·司马迁《春申君列传》:“春申君客三千余人,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,赵使大惭。” |
不吝珠玉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九卷:“恰好听得树上黄莺巧啭,就对拜住道:‘老夫再欲求教,将《满江红》调赋“莺”一首,望不吝珠玉,意下如何?’” |
不舞之鹤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排调》:“昔羊叔子有鹤善舞,尝向客称之,客试使驱来,氃氋不肯舞。” |
买椟还珠 | 战国 韩 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》:“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,为木兰之柜,薰以桂椒,缀以珠玉,饰以玫瑰,辑以羽翠,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。” |
二龙戏珠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回:“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,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。” |
五星联珠 | 清·薛福成《庸庵笔记·咸丰季年三奸伏诛》:“八月朔旦,日月合璧,五星联珠,登极之日,久阴忽霁,八表镜清。” |
五星连珠 | 《竹书纪年》上卷:“凤凰在庭,朱草生,嘉禾秀,甘露润,醴泉出,日月如合璧,五星如连珠。” |
五窦联珠 | 《新唐书·窦群传》:“兄常、牟、弟痒、巩皆为郎,工词章,为《联珠集》行于时,义取昆弟若五星然。” |
人老珠黄 | 清 张贵胜《遣愁集》:“人老珠黄,春残花谢。” |
仙露明珠 | 唐 唐太宗《三藏圣教序》:“松风水月,未足比其清华;仙露明珠,讵能方其朗润?” |
以珠弹雀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让王》:“今且有人于此,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,世必笑之。” |
伯歌季舞 | 汉 焦赣《易林 否之损》:“秋风牵手,相提笑语。伯歌季舞,燕乐以喜。” |
依翠偎红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十五回:“不如且讨红裙趣,依翠偎红院宇中。” |
倚翠偎红 |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三折:“悔过了窃玉偷香胆,删抹了倚翠偎红话。” |
偎红倚翠 | 宋·陶榖《清异录·偎红倚翠大师》:“李煜在国,微行娼家,遇一僧张席,煜遂为不速之客。僧酒令、讴吟、吹弹莫不高了……。煜乘醉大书右壁曰: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,传持风流教法。” |
凤仪兽舞 | 《书·益稷》:“《箫韶》九成,凤皇来仪……击石拊石,百兽率舞。” |
凤歌鸾舞 | 宋·赵善括《醉蓬莱》词:“桂子兰孙,凤歌鸾舞,介我公眉寿。” |
凤舞鸾歌 | 唐·宋之问《太平公主山池赋》:“凤舞鸾歌兮俨欲飞,披烟弄月兮宵未归。” |
凤舞龙蟠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四回:“不想这一拜,恰恰的合成一个‘名花并蒂’,俨然是金厢玉琢,凤舞龙蟠!” |
凤舞龙飞 | 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回:“只这书法也写得这等凤舞龙飞,真令人拜服。” |
击壤而歌 | 清·荻岸山人《平山冷燕》第一回:“衣冠辐辏,车马喧阗,人人击壤而歌,处处笙箫而乐。” |
击筑悲歌 | 《战国策·燕策》:“高渐离击筑,荆轲和而歌。” |
击辕之歌 | 三国·魏·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:“击辕之歌,有礼风雅。” |
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| 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:“俗话说:‘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。’……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,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。” |
刻翠裁红 | 清·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第三卷:“毛会侯《浣雪词》,刻翠裁红,务求新颖。” |
前歌后舞 | 《尚书大传》第三卷:“师乃慆,前歌后舞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