螫手解腕的成语故事
拼音shì shǒu jǐe wǎn
基本解释比喻为了顾全大局而忍痛牺牲局部。
出处《史记 田儋列传》:“蝮螫手则斩手,螫足则斩足。何干?为害于身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螫手解腕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螫手解腕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举手之劳 | 唐·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“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,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。” |
一手一脚 | 郭沫若《棠棣之华》第五幕:“我们的父亲死得很早,是我们的母亲把我们姐弟两人一手一脚抚养成人。” |
一手一足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表记》:“后稷天下之为烈也,岂一手一足哉!” |
一手包办 |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你一手包揽,我只晴我的手头钱。” |
一手包揽 |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43回:“你一手包揽,我只赊我的头钱。” |
一手托天 | |
一手独拍,虽疾无声 | 《韩非子·功名》:“人主之患在莫之应,故曰:一手独拍,虽疾无声。” |
一手遮天 | 唐 曹邺《读李斯传》诗:“难将一人手,掩得天下目。” |
一把手 | 朱自清《三家书店》:“剑桥是第一把手。” |
一朝权入手,看取令行时 | 唐·高武仲《中兴间气集》:“一朝权入手,看取令行时。” |
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| 明·顾大典《青衫记·承璀受阃》:“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,大小三军,听吾命令。” |
一知半解 | 宋 严羽《沧浪诗话 诗辨》:“有分限之悟,有透彻之悟,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。” |
一知片解 | 宋·吴泳《答赵茂实书》:“某闲居寖久,兀兀一经,今已穷年,粗有一知片解,更不复为言语词章。” |
一解不如一解 | 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释道·禅林诸名宿》:“至近日,宗门诸名下,争以坛坫自高,相驳相嘲,以至相妒相詈,真一解不如一解矣。” |
七手八脚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第20卷:“上尚七手八脚,三头两面,耳听不闻,眼觑不见,苦乐逆顺,打成一片。” |
七脚八手 | 李昌《回忆民先队》:“我们正七脚八手处理文件,收拾东西,警察已到院内。” |
七足八手 | 沙汀《替身》:“这时候,那个可怜的盐客,已经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。” |
七郄八手 | |
七郤八手 | |
三只手 |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38章:“庙会期间上布施的人不断头,得有个人来监视‘三只手’。” |
三拳不敌四手 | 马烽《吕梁英雄传》第29回:“人家人多势众,有洋枪洋炮,就凭你们这几个民兵还能顶住?三拳敌不过四手呀!” |
三日不弹,手生荆棘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6回:“这果真是‘三日不弹,手生荆棘。’” |
上下其手 | 唐 周矩《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》:“微讽动以探其情,所推者必上下其手,希圣旨也。” |
下回分解 | |
不择手段 | 清 梁启超《袁世凯之解剖》:“为目的而不择手段,虽目的甚正,犹且不可。” |
不求甚解 | 晋 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不慕利,好读书,不求甚解,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” |
不解之仇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又见张权买房开店,料道是丈人暗地与他的银子,越加忿怒,成了个不解之仇。” |
不解之缘 | 南朝 梁 萧统《古诗十九首》:“文采双鸳鸯,裁为合欢被;著以长相思,缘以结不解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