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计功谋利计功谋利的故事

计功谋利的成语故事


拼音jì gōng móu lì

基本解释计较功名,谋求私利。

出处明·钟士懋《送郑先生之昌国训导序》:“以其计功谋利之心,而任之以正谊明道之责,譬犹建樛屈之木,而为测景之表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计功谋利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计功谋利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家一计元 关汉卿《望江亭》第二折:“把似你守着一家一计,谁着你收拾下两妇三妻。”
一家之计
一将功成万骨枯唐·曹松《已亥岁感事》诗:“泽国江山入战图,生民何计乐樵苏。凭君莫话封侯事,一将功成万骨枯。”
一将成功万骨枯洪楝园《后南柯·甲阵》:“一将成功万骨枯,手提髑髅血模糊。”
一年之计在于春南朝梁 萧统《纂要》:“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日之计在于晨。”
一得之功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广武君曰:‘臣闻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;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。’”
一心一计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16回:“他怎的就知我和你一心一计?想必你叫他话来。”
一心同功《战国策 中山策》:“当此之时,秦中士卒,以军中为家,将帅为父母,不约而亲,不谋而信,一心同功,死不旋踵。”
一本万利清 姬文《市声》:“这回破釜沉舟,远行一趟,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。”
一步一计
一篑之功《王守仁全集》卷一 :“务收一篑之功,勿为九仞之弃。”
万全之计《三国志 蜀志 庞统传》“亲待亚于诸葛亮”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此诚出于险涂,非万全之计也。”
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《南齐书·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”
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《南齐书 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”
上兵伐谋
不世之功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隗嚣传》:“足下将建伊、吕之业,弘不世之功。而大事草创,英雄未集。”
不可以道里计章炳麟《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》:“最有学问的人,就是周秦诸子,比那日本的物茂卿、太宰纯辈,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。”
不可胜计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且三秦王为秦将,将秦子弟数岁矣,所杀亡不可胜计。”
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春秋 孔子《论语 泰伯》:“子曰:‘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’”
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《中国现在记》第二回:“总而言之,一句话,现在的情形,我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。”
不相为谋春秋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’”
不知利害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齐物论》:“子不知利害,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?”
不私其利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形势解》:“不伐其功,不私其利。”
不计其数宋 周密《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》:“火炮、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,不计其数。”
不谋同辞《后汉书 祭祀志上》:“群下百僚,不谋同辞。”
不谋而合晋 干宝《搜神记》第二卷:“二人之言,不谋而合。”
不谋而同唐 韩愈《请上尊号表》:“考其所陈,中于义理,天人合愿,不谋而同。”
不赏之功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,而功盖天下者不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