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遗芳余烈遗芳余烈的故事

遗芳余烈的成语故事


拼音yí fāng yú liè

基本解释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。

出处南朝 宋 傅亮《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》:“遗芳余烈,奋乎百世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遗芳余烈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遗芳余烈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览无余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言语》:“江左地促,不如中国,若使阡陌条畅,则一览而尽,故纡余委曲,若不可测。”
一览无遗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江左地促,不如中国,若使阡陌条畅,则一览而尽,故纡余委曲,若不可测。”
一饭三遗矢
七贞九烈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:“拼守着七贞九烈,怕甚么六问三推,一任他万打千敲。”
万世流芳
万古流芳元 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:“老宰辅,你若存的赵氏孤儿,当名垂青史,万古流芳。”
万古留芳元 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:“你若存的赵氏孤儿,将名标青史,万古留芳。”
三余读书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肃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从学者云:‘苦渴无日。’遇言:‘当以三余。’或问三余之意,遇言:‘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时之余也。’”
三贞九烈元·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三折:“他元来是九烈三贞贤达妇,兀的个老人家尚然道出嫁从夫。”
三贞五烈夏衍《上海屋檐下》第一幕:“你要他三贞五烈,这不是太……”
上方不足,下比有余《晋书 王湛传》:“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,下比魏舒有余。”
不留余地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第11卷:“此狐眼光如镜,然词锋太利,未免不留余地矣。”
不遗余力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秦不遗馀力矣,必且破赵军。”
不遗寸长《宋史 娄机传》:“称奖人才,不遗寸长。”
不遗尺寸明·天然痴叟《石点头·贪婪汉六院卖风流》:“但职司国课,其所以不遗尺寸者,亦将以尽瘁济其成法。”
不遗巨细廖仲恺《答胡适井田书》:“可见先生对一个问题不肯苟且的态度,不遗巨细的精神。真是佩服。”
不遗馀力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秦不遗馀力矣,必且破赵军。”
东壁余光
严霜烈日
丰功伟烈宋·王仲旉《南都赋》:“吾之徒闻孝王之遗风旧迹,不睹大宋之丰功伟烈。”
丰功懋烈金·胡祗橘《木兰花慢》:“其于善行名言,丰功懋烈,谁得而废之。”
丰功盛烈宋·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其丰功盛烈,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,乃邦家之光,非闾里之荣也。”
丰烈伟绩清·汪琬《代寿洪太傅七十序》:“其品望在乡国,其威名在遐荒,其丰烈伟绩在太史。”
举如鸿毛,取如拾遗《汉书·梅福传》:“举秦如鸿毛,拾楚若拾遗。”
举无遗策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万举而无遗策矣。”
举无遗算《晋书·袁蠸传》:“智者了于胸心,然后举无遗算耳。”
乐道遗荣唐·刘知畿《史通·品藻》:“盖以二子虽乐道遗荣,安贫守志,而拘忌名教,未免流俗也。”
九烈三贞元·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三折:“他元来是九烈三贞贤达妇,兀的个老人家尚然道出嫁从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