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谦恭虚己谦恭虚己的故事

谦恭虚己的成语故事


拼音qiān gōng xū jǐ

基本解释虚己:谦虚,虚心。谦虚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

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6卷:“就是待那同僚,却也谦恭虚己,百凡从事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谦恭虚己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谦恭虚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人传虚,万人传实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契讷禅师》:“问:‘如何是东禅家风?’师曰:‘一人传虚,万人传实。’”
一己之私宋·李格非《书洛阳名园记后》:“放乎一己之私,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,忽欲退享此得乎?”
一己之见宋·周煇《清波杂志》卷八:“近时曾公端伯亦编皇宋百家诗选,去取任一己之见。”
一谦四益东汉 班固《汉书 艺文志》:“一谦而四益,此其所长也。”
一钱不落虚空地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五回:“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员一千两银子,好在一钱不落虚空地,将来自有作用。”
一面虚词《三国志通俗演义·姜维避祸屯田计》:“明公休听外人一面虚词,欲杀某也。”
三盈三虚汉·王充《论衡·讲瑞》:“少正卯在鲁,与孔子并,孔子之门三盈三虚,唯颜渊不出。”
不知虚实《汉晋春秋》:“向者不知虚实,故败。”
不虚此行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十回:“原来你这回到上海,干了这幺一回事,也不虚此一行。
与人方便,自己方便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八回:“施主莫恼。‘与人方便,自己方便。’你就与我说说地名如何?我也可解得你的烦恼。”
严于律己宋 陈亮《谢曾察院君》:“严于律己,出而见之事功;心乎爱民,动必关天治道。”
严于责己,宽以待人《忆邓拓·邓拓和人民日报》:“老邓总是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,主动承担责任,不使别的同志感到压力。”
严以律己,宽以字人清·汪琬《送张牖如之任南宁序》:“严以律己,宽以字人。”
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清·罗泽南《与蒋瀛海书》:“取古人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之道,鞭策自己身心,以调和其血气。”
中馈犹虚《周易·家人》:“无攸遂,在中馈。”
乘虚以入明·刘基《春秋明经》:“宋卫间郑师之在外而乘虚以入其国。”
乘虚可惊《投笔肤谈·达权》:“乘分可图,乘虚可惊,乘敌可取。”
乘虚而入宋 张君房《去芨七筌》第120回:“将至所居,自后垣乘虚而入,径及庭中。”
乘虚蹈隙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回:“黄龙举起磬击子来,在磬上铿铿锵锵的乱击,协律谐声,乘虚蹈隙。”
乘虚迭出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:“分为奇兵,乘虚迭出,以扰河南。”
乘隙捣虚金·王若虚《送王士衡赴举序》:“恐乘隙捣虚,瑕者毕坚,而胜负之势未可料也。”
乡壁虚造汉 许慎《<说文解字>序》:“故诡更正文,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,变乱常行,以耀于世。”
事不关己《曹雪芹别传》:“当时的风气是谨言慎行,少发议论,事不关己,不必打听,因此对这一次大征战的命将出师,一直不甚了了。”
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莆仙戏《父子恨》:“古道:‘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。’”
五虚六耗《中国现在记》第九回:“你也晓得,皇上家的钱都是要功归实用的,那里能由你五虚六耗,赚了许多。”
人一己百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果能此道矣,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。”
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刘少奇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:“这种人的脑筋,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,他相信这样的话:‘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’……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,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。”
人己一视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二:“此正无意于我,人己一视之道,实贤人君子之盛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