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忍苦耐劳忍苦耐劳的故事

忍苦耐劳的成语故事


拼音rěn kǔ nài láo

基本解释经得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。

出处邹韬奋《萍踪寄语》二五:“这不能说他们没有冒险的精神,更不能说他们没有忍苦耐劳的精神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忍苦耐劳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忍苦耐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举手之劳唐·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“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,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。”
一劳久逸语出汉·杨雄《谏勿许单于朝疏》:“以为不壹劳者不久佚,不暂费者不永宁,是以忍百万之师,以摧饿虎之喙……而不悔也。”汉·班固《封燕然山铭》:“兹可谓一劳而久逸,暂费而永无宁者也。”
一劳永逸东汉 班固《封燕然山铭》:“兹可谓一劳而久逸。暂费而永无宁者也。”
万苦千辛元 无名氏《飞刀对箭》第四折:“我受了些热血相喷,万苦千辛,恰便似翻滚滚的雪浪里逃生。”
上天不负苦心人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虽然多辛苦了几次如今却高高中了个第三,可谓上天不负苦心人,文章自有定论。”
不劳而成《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》:“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,故兹郑之踞辕而歌以上高梁也。”
不劳而获三国 魏 王肃《孔子家语 入官》:“所求于迩,故不劳而得也。”
不劳而食张东林《古城春色》第二部:“我们掌柜的说,解放了不应当不劳而食。”
不忍卒读清 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上卷:“闽督何公小宋,挽其夫人一联,一字一泪,如泣如诉,令人不忍卒读。”
不忍释卷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音律》:“予初阅时不忍释卷,及考其声韵,则一无定轨。”
不敢告劳《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》:“黾勉从事,不敢告劳。”
不知甘苦春秋 鲁 墨翟《墨子 非攻上》:“少尝苦曰苦,多尝苦曰甘,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。”
不胜其苦唐 白行简《李娃传》:“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园东,去其衣服,以马鞭鞭之数百,生不胜其苦而毙。”
不辞劳苦唐 牛肃《纪闻 吴保安》:“今日之事,请不辞劳苦。”
东劳西燕南宋 郭茂倩《乐府诗集 杂曲歌辞八 东飞伯劳歌》:“东飞伯劳西飞燕,黄姑织女时相见。”
主忧臣劳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臣闻主忧臣劳,主辱臣死。昔者君王辱于会稽,所以不死,为此事也。”
举手之劳唐 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 “如有力者,哀其穷而运转之,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。”
乐嗟苦咄《鹖冠子·博选》:“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,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。”
于心不忍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续集遗稿》第八回:“再要刑法加重,于心不忍,然而人心因此江河日下。”
于心何忍明·王世桢《鸣凤记》第十六出:“若如此,杨公命尽此刻矣!我和你不惟不能救,且监斩他,于心何忍。”
五劳七伤元 刘唐卿《降桑椹》第二折:“糊突虫云:\'我会医五劳七伤。\'”
亿辛万苦李大钊《大哀篇》:“民既托庇于其下,在理当负斯责,亿辛万苦,其又何辞。”
以佚待劳《孙子·军争》:“以近待远,以佚待劳,以饱待饥,此治力者也。”
以忍为阍唐·刘禹锡《口兵戒》:“戒哉我口之启,尔心之门。无为我兵,当为我藩。以慎为键,以忍为阍。可以多食,勿以多言。”
以逸击劳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今罕羌欲为敦煌、酒泉寇,饬兵马,练战士,以须其至,坐得致敌之术,以逸击劳,取胜之道也。”
以逸待劳先秦 孙武《孙子 军争》:“以近待远,以佚待劳,以饱待饥,此治力者也。”
任劳任怨清 颜光敏《颜氏家藏尺牍》:“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,无愧屋漏,而闱中任劳任怨,种种非笔所能尽。”
任怨任劳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刺权》:“夫食万人之力者,蒙其忧,任其怨劳。”《汉书·石显传》:“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,任天下之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