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文江学海文江学海的故事

文江学海的成语故事


拼音wén jiāng xué hǎi

基本解释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、大海般深广博大。

出处唐·郑愔《柏梁体联句》:“文江学海恩济航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文江学海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文江学海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代文宗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19回:“他两人真是一代文宗。”
一口吸尽西江水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居士庞蕴》:“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,即向汝道。”
一家之学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亦欲以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。”汉·班固《典引》:“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。”
一文不值明 毕魏《三报恩 骂佞》:“最可悲年少科名,弄得一文不值。”
一文不名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佞幸列传》:“竟不得名一钱,寄死人家。”
一文如命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十二回:“此人有个毛病,啬细非常,一文如命。”
一文莫名巴金《谈<憩园>》:“不过我虽然一文莫名靠稿费生活,却不能不说自己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,所以我会由五叔的死想出了一个杨老三的故事。”
一文钱逼死英雄汉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23回:“相公年幼,休要妄费了。有时,看这东西不难;没有时,便一文钱逼死英雄汉。”
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9回:“天下事只怕没得银钱,便是俗语说得好:‘一文钱难倒英雄汉’。”
一纸空文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近来又有了什么外销名目,说是筹了款项,只能办理本省之事;将来不过一纸空文咨部塞责。”
三江七泽唐·李白《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》:“洞庭潇湘意渺绵,三江七泽情洄沿。”
三江五湖战国·鲁·尸佼《尸子》下卷:“取玉甚难,越三江五湖,至昆仑之山,千人往,百人反,百人往,十人反。”
上当学乖《泾谚汇录》:“上当学乖,言吃亏处,即是长见识处也。”
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《敦煌变文集·伍子胥变文》:“吴国贤臣伍子胥,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文经武律,以立其身。”
下学上达《论语 宪问》:“子曰: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。”
下笔成文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一回:“舍甥女不但诗才高美,且无书不读,下笔成文,千言立就。”
不到乌江不尽头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九卷:“政如下棋的较胜争强,眼红喉急,分明似孙庞斗智,赌个你死我活,又如刘项争天下,不到乌江不尽头。”
不到乌江不肯休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6卷:“世上死生皆为利,不到乌江不肯休。”
不到乌江心不死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5卷:“我道:‘你不到乌江心不死,今已到了乌江,这心原也该死了。’”
不名一文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十六章:“老兄明白,弟半生书剑飘零,寄食江湖,囊中不名一文。”
不媿下学《战国策 齐策四》:“是以君王无羞亟问,不媿下学。”
不学无术东汉 班固《汉书 霍光传赞》:“然光不学亡术,暗于大理。”
不学无识宋 叶适《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》:“大理少卿朱斐对上,指大理寺为诏狱。公论‘斐不自知职业何事,不学无识’,竟罢斐。”
不学面墙《尚书·周官》:“不学墙面,莅事惟烦。”
不废江河唐 杜甫《戏为六绝句》之二:“王杨卢骆当时体,轻薄为文哂未休。尔曹身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。”
不愧下学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四》:“是以君王无羞亟问,不愧下学。”
不文不武唐 韩愈《泷吏》诗:“不知官在朝,有益国家不?得无虱其间,不文亦不武。”
不直一文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四:“士大夫若爱一文,不直一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