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冒矢石的成语故事
拼音qīn mào shǐ shí
基本解释见“亲当矢石”。
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2回:“尚亲冒矢石,冲突掩杀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亲冒矢石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亲冒矢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块石头落了地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九回:“次后忽然宝玉去了,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,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,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,而且是意外之想,彼此放心,再无别意了。” |
一块石头落地 | |
一斗米养个恩人,一石米养个仇人 |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2回:“郭先生,自古‘一斗米养个恩人,一石米养个仇人’,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!” |
一矢双穿 | 清·陈天华《狮子吼》楔子:“是英雄自有英雄面,怕什么代越庖俎,还他个一矢双穿。”按,此指抗洋倒清二者并进,一举两得。 |
一石二鸟 |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24章:“这是个一石二鸟的好办法。” |
一饭三遗矢 | |
七窍冒火 | 《老残游记续集遗稿》第三回:“一天两天还好受,等到第三天,真受不得了!怎么还没有信呢?俗语说的好,真是七窍冒火,五脏里生烟。” |
三亲六故 | 梁斌《播火记》:“谁家没个三亲六故,谁家没个青黄不接的时候?” |
三亲六眷 | 元 关汉卿《鲁斋郎》第一折:“那里管三亲六眷尽埋冤。” |
三亲四眷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1卷:“次日真个到三亲四眷家去了一巡。” |
下井投石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二回:“他一见宪眷比从前差了许多,晓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,说他的坏话。” |
不分玉石 | 清 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二:“向非君侯来,合郡士民当不分玉石矣。” |
不揣冒昧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4回:“晚生还有一句话,不揣冒昧,合老世翁商议。” |
串亲访友 | 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六章:“像个平常串亲访友的人,不紧不慢地朝东北的黄庄走去。” |
临危下石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59回:“夸谈经济者,少甚么看风使舵、临危下石之人。” |
举目无亲 | 唐 薛调《刘无双传》:“四海之广,举目无亲戚,未知托身之所。” |
举眼无亲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二卷:“我举眼无亲,见了你,如见我女儿一般。” |
九故十亲 | 元·关汉卿《哭存孝》第二折:“又不曾相趁着狂朋怪友,又不曾关节做九故十亲。” 元·石德玉《秋胡戏妻》第二折:“爹爹也,全不怕九故十亲笑耻。” |
事必躬亲 | 唐 张九龄《谢赐大麦面状》:“伏以周人之礼,唯有籍田,汉氏之荐,但闻时果,则未有如陛下严祗于宗庙,勤俭于生人,事必躬亲,动合天德。” |
五亲六眷 | 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:“他的五亲六眷,家理师徒,磕头摆把的,布满全屯。” |
五石六鹢 | 《公羊传·僖公十六年》:“陨石于宋五。是月,六鹢退飞过宋都。” |
井臼亲操 | 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下》:“儿女常自操井臼。”《后汉书·滇良传》:“(傅育)食禄数十年,秩奉尽赡给知友,妻子不免操井臼。” |
亡矢遗镞 | 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秦无亡矢遗镞之费,而天下诸侯已困矣。” |
亲上作亲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0回:“又听见二奶奶说,宝玉的事,老太太总是要亲上作亲的,凭谁来说亲,横竖不中用。” |
亲上做亲 |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偏我不如他,我仁者能仁,身里出身的根脚,又是亲上做亲,况兼他父命。” |
亲上加亲 |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6回:“清后的母亲也是太后的胞妹,结这重亲的意思,全为了亲上加亲,要叫爱新觉罗的血统里,永远混着那拉氏的血统。” |
亲上成亲 | 元·关汉卿《调风月》第一折:“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,争奈忒达地忒知根,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。” |
亲不敌贵 |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》第21出:“杨妹丈是咱内亲,为何也不竟进?如今亲不敌贵了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