绳其祖武的成语故事
拼音shéng qí zǔ wǔ
基本解释绳:继续;武:足迹。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。比喻继承祖业。
出处《诗经 大雅 下武》:“昭兹来许,绳其祖武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绳其祖武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绳其祖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元大武 | 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凡祭宗庙之礼,牛曰一元大武。” |
一十八般武艺 | 元 白朴《梧桐雨》楔子:“臣左右开弓,一十八般武艺,无有不会。” |
一反其道 | |
一夜被蛇咬,十日怕麻绳 |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73回:“真真‘一夜被蛇咬,十日怕麻绳’光景。” |
一子出家,七祖升天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一七回:“我说的不是功名么?你们不知道‘一子出家,七祖升天呢’?” |
一子出家,七祖昇天 | |
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 |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一百回:“常言:‘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’,你那夫主冤愆解释,亦得超生去了。” |
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绳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索,说到货物,我就没有胆气了。” |
一年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索,说到货物,我就没有胆气了。” |
一朝被蛇咬,三年怕井绳 | 老舍《小坡的生日》:“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,颇有点‘一朝被蛇咬,三年怕井绳’的神气。” |
一着被蛇咬,三年怕井绳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龙门远禅师法嗣》:“问:‘狗子还有佛性也无。’赵州道:‘无意者如何?’师曰:‘一度著蛇咬,怕风了断井索。’” |
万变不离其宗 | 徐特立《抗战给我的机会》:“对任何人,无论相识不相识的,总是一套话。言论有系统,万变不离其宗。” |
三分天下有其二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泰伯》:“三分天下有其二,以服事殷。” |
三折其肱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定公十三年》:“三折肱知为良医。” |
三缄其口 | 汉 刘向《说苍 敬慎》:“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,右陛之侧,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。’” |
三过其门而不入 | 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、稷当平世,三过其门而不入。” |
上下其手 | 唐 周矩《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》:“微讽动以探其情,所推者必上下其手,希圣旨也。” |
不乏其人 | 清 吕留良《与陈执斋书》:“然则如今之篯侯,远近不乏其人。” |
不厌其烦 | 宋 袁燮《挈斋集》:“贽之先君,不惮其烦,而帝每不能听。” |
不厌其繁 | 明 吕坤《呻吟语》:[天]极精细,色色象象,条分缕析而不厌其繁。” |
不厌其详 | 宋 朱熹《答刘公度》:“讲学不厌其详,凡天下事物之理,方册圣贤之言,皆须子细反复究竟。” |
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 | 春秋 孔子《论语 泰伯》:“子曰:‘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’” |
不堪其忧 | 《论语·雍也》:“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 |
不安其室 | 《诗经·邺风·凯风·序》:“卫之淫风流行,虽有七子之母,犹不能安其室。” |
不得其所 | 汉 荀悦《汉纪 文帝纪论》:“男女有不得其所者,因而相与歌咏,各言其情。” |
不得其死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若由也,不得其死然。” |
不得已而求其次 | 曹靖华《叹往昔,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!》:“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。‘鸿沟’上没有‘桥梁’,只好‘绕道东京’了。” |
不挑之祖 | 清 宋育人《三堂诗品》:“高适达夫七古,与岑一骨,骈语之中,独能顿宕,启后人无限法门,当为七言不挑之祖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