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博学多闻博学多闻的故事

博学多闻的成语故事


拼音bó xué duō wén

基本解释博学:广博。学识广博,见闻丰富。

出处《文子 精诚》:“虽博学多闻,不免于乱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博学多闻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博学多闻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家之学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亦欲以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。”汉·班固《典引》:“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。”
一无所闻
一闻千悟《景德传灯录·汾州大达无业国师》:“得大总持,一闻千悟。”
上当学乖《泾谚汇录》:“上当学乖,言吃亏处,即是长见识处也。”
下学上达《论语 宪问》:“子曰: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。”
不可多得东汉 孔融《荐祢衡表》:“若衡等辈,不可多得。”
不媿下学《战国策 齐策四》:“是以君王无羞亟问,不媿下学。”
不学无术东汉 班固《汉书 霍光传赞》:“然光不学亡术,暗于大理。”
不学无识宋 叶适《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》:“大理少卿朱斐对上,指大理寺为诏狱。公论‘斐不自知职业何事,不学无识’,竟罢斐。”
不学面墙《尚书·周官》:“不学墙面,莅事惟烦。”
不愧下学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四》:“是以君王无羞亟问,不愧下学。”
不求闻达三国 蜀 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候。”
不相问闻
不相闻问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严助传》:“于是拜为会稽太守。数年,不闻问。
不问不闻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,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,竟如‘槁木死灰’一般,一概不问不闻,惟知侍亲养子。”
不闻不问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首回:“(唐明皇)除了选色征歌之外,一概付之不闻不问。”
丑人多作怪茅盾《叩门》:“是你这工于吠影吠声的东西,丑人作怪似的惊醒了人,却只给人们一个空虚!”
丰富多彩峻青《秋色赋》:“一个不久前才由机关、工厂的业余戏剧爱好者所组织进来的吕剧团,演出了丰富多彩的节目,非常令人兴奋。”
丰富多采秦牧《艺海拾贝 “果王”的美号》:“而在具体主题、内容、体裁、手法上,却完全可以是丰富多采的。”
丰筋多力宋·无名氏《宣和书谱》:“三国之初,字学缺然不讲,繇于是为一家法,而议者谓其丰筋多力,有云游雨骤之势。”
临池学书《晋书 卫恒传》:“弘农张伯英者,因而转精甚巧。凡家之衣帛,必书而后练之。临池学书,池水尽墨。”
举世闻名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卷七 杂艺》:“王逸少风流才士,萧散名人。举世但知其书,翻以能自蔽也。”
久闻大名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1回:“朱仝道:‘久闻大名。’连忙下拜。”
了然无闻
争多竞少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5卷:“昔日公公原分付莫要分开,还是二位伯伯总管在那里,扶持小儿女大了,但凭胡乱分些便罢,决不敢争多竞少。”
争多论少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三十五:“昔日公公原分付莫要分开,还是二位伯伯总管在那里,扶持小儿女大了,但凭胡乱分些便罢,决不敢争多竞少。”
亘古奇闻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一:“从来稀有,亘古奇闻。”
亘古新闻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从来稀有,亘古新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