帘窥壁听的成语故事
拼音lián kuī bì tīng
基本解释帘:布帘;窥:偷看;壁:墙壁;听:偷听。指窃听与偷看。
出处宋 何坦《西畴常言》:“步远则有前导,燕坐则毋帘窥壁听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帘窥壁听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帘窥壁听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斑窥豹 |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此郎亦管中窥豹,时见一斑。” |
三年不窥园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董仲书传》:“下帷讲诵,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,或莫见其面。盖三年不窥园,其精如此。” |
不堪视听 | 严复《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》:“其菲薄揶揄,不堪视听。” |
且听下回分解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毕竟史进与三个头领怎地脱身,且听下回分解。” |
东南半壁 | 元·施君美《幽闺记·虎狼扰乱》:“金朝那解番狼将,血溅东南半壁天。” |
东壁余光 | |
乡壁虚造 | 汉 许慎《<说文解字>序》:“故诡更正文,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,变乱常行,以耀于世。” |
从壁上观 | 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及楚击秦,诸将皆从壁上观。 |
以正视听 | 徐贵祥《历史的天空》第九章:“同日军进行几场影响较大的战斗,为舆论宣传提供依据,以正视听。” |
以筦窥天 | |
以管窥天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是直用管窥天,用锥指地也,不亦小乎?” |
以管窥豹 | 语出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此郎亦管中窥豹,时见一斑。” |
作壁上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及楚击秦,诸将皆从壁上观。” |
侈人观听 | 《醒世恒言·李道人独步云门》:“直从大禹以前,就有七十九代,都有曾封禅。后来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个,这怎叫得有道之君?无非要粉饰太平,侈人观听。” |
俯首听命 | 汉 焦赣《易林 兑之否》:“俯伏听命,不敢动摇。” |
倚门窥户 | 唐·王维《与工部李侍郎书》:“然不敢自列于下执事者,以为贱贵有伦,等威有序,以闲人持不急之务,朝夕倚门窥户,抑亦侍郎之所恶也。” |
倾耳细听 | |
倾耳而听 | 《礼记·孔子闲居》:“倾耳而听之,不可得而闻也。” |
偏听偏信 | 汉 王符《潜夫论 明暗》:“君之所以明者,兼听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” |
偏听偏言 | 汉 王符《潜夫论 明暗》:“君之所以明者,兼听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” |
傍人篱壁 | 宋 严羽《沧浪诗话 附答吴景仙书》:“仆之《诗辨》,是自家实证实悟者,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,即非傍人篱壁,拾人涕唾得来者。” |
公听并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邹阳传》:“公听并观,垂明当世。” |
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 | 汉 王符《潜夫论 明暗》:“君之所以明者,兼听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” |
内视反听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商君列传》:“反听之谓聪,内视之谓明,自胜之谓强。” |
冷窗冻壁 | 宋·陈师道《谢赵使君送乌薪》诗:“老身曲直不足言,冷窗冻壁作春温。”宋·杨万里《除夕前一日归舟夜泊曲涡市宿治平寺》诗:“冷窗冻壁更成眠?也腾疏蓬仰见天!” |
凿壁借光 | 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第二卷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 |
凿壁偷光 | 晋 葛洪《西京杂记》第二卷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 |
凿壁悬梁 | 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第二卷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……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《汉书》:“孙敬字文宝,好学,展夕不休。乃至睡眠疲寝,以绳系头,悬屋梁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