怕鬼有鬼的成语故事
拼音pà guǐ yǒu guǐ
基本解释比喻害怕什么,偏偏要碰到什么。
出处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1回:“我最恶的是虫名,他偏要钻出来,真是‘怕鬼有鬼’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怕鬼有鬼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怕鬼有鬼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人有庆 | 《尚书·吕刑》:“一人有庆,兆民赖之,其宁惟永。” |
一夜被蛇咬,十日怕麻绳 |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73回:“真真‘一夜被蛇咬,十日怕麻绳’光景。” |
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索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一:“文若虚道:‘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索。说到货物,我就没胆气了。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。’” |
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绳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索,说到货物,我就没有胆气了。” |
一年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索,说到货物,我就没有胆气了。” |
一度著蛇咬,怕见断井索 | 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龙门远禅师法嗣》:“赵州道:‘无意者如何?’师曰:‘一度著蛇咬,怕见断井索。’” |
一无所有 | 《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》:“如水中之月,空里之风,万法皆无,一无所有。” |
一朝被蛇咬,三年怕井绳 | 老舍《小坡的生日》:“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,颇有点‘一朝被蛇咬,三年怕井绳’的神气。” |
一步一鬼 | 汉·王充《论衡·订鬼》:“人病则忧惧,忧惧见鬼出……昼日则鬼见,暮卧则梦闻。” |
一着被蛇咬,三年怕井绳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龙门远禅师法嗣》:“问:‘狗子还有佛性也无。’赵州道:‘无意者如何?’师曰:‘一度著蛇咬,怕风了断井索。’” |
丈夫有泪不轻弹 | 明·李开先《宝剑记》第37出:“回首西山日又斜,天涯孤客真难度;丈夫有泪不轻弹,只因未到伤心处。” |
三人行,必有我师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 |
三分似人,七分似鬼 |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一回:“你看我家那身不满尺的丁树,三分似人,七分似鬼。” |
三分像人,七分似鬼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三回:“我嫁得这等一个,也不枉了为人一世!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,三分像人,七分似鬼,我直恁地晦气!” |
三分像人,七分像鬼 | 宋 无名氏《张协状元 大公资助张协》:“我嫁你!看牛骨自不中,三分像人,七分像鬼。” |
三分天下有其二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泰伯》:“三分天下有其二,以服事殷。” |
三尸五鬼 | |
三生有幸 |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今能一见,是小生三生有幸矣。” |
上方不足,下比有余 | 《晋书 王湛传》:“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,下比魏舒有余。” |
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4回:“从来江山秀丽,人物奢华,所以相传道:‘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。’” |
下笔如有神 | 唐·杜甫《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》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 |
下笔有神 | 唐·王勃《绵州北亭公宴序》:“五际飞文,想群众之不让;一言留赠,知下笔之有神。” |
不可无一,不可有二 | 《南齐书·张融传》:“太祖索奇爱融,为太尉时,时与融款接。见融常笑曰:‘此人不可无一,不可有二。’” |
不可无一,不能有二 | 清·张岱《周宛委墓志铭》:“如此异才,求之天下,真不可无一,不能有二也。” |
不怕官,只怕管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8回:“好汉!休说这话!古人道:‘不怕官,只怕管。’,‘在人矮檐下,怎敢不低头。’只是小心便好。” |
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 | 《中国现在记》第二回:“总而言之,一句话,现在的情形,我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。” |
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| 宋·欧阳修《与高司谏书》:“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,出入朝中称谏官,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。” |
不知有汉,何论魏晋 | 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,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不汉,何论魏晋。” |